校笺

《老子》41_08_校笺_03_林志坚

林志坚云:“‘偷’,盗也。····有古本作‘輸’,谓委也;又云愚也。又作‘揄’,引也。奕云:‘异此字者,非书义也。’但老君大圣,为俗说经,务在当机得意为善,岂假腐儒训释,然后成经,...
0436

《老子》78_01_校笺_11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'六朝残卷作'天下莫柔弱於水,言水柔弱,而攻堅强者莫知能勝',按'言水柔弱'四字似注文。'天下莫柔弱於水',赵写同此。···磻溪、馆本、卷子成疏、臧疏、柰卷作'天下柔弱莫過於水'...
0536

《老子》01_06_校笺_08_严灵峰

严灵峰云:“‘恒有欲也,以觀其所噭。’‘嗷’字,《说文》:‘吼也,从口,敫声。’尤不可通,吼声可用耳‘听’,安可以目‘觀’之乎?足证此为误字无疑。”(《马王堆帛书老子试探》)高明驳...
0566

《老子》44_04_校笺_06_高明

高明云:“帛书甲本‘故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長久’,王弼等诸本经文同此而无‘故’字。据经文内容分析,当从帛书甲本为是。按本章经文共分作三段:第一段讲生命與名、生命與财貨,何者为親...
0246

《老子》30_03_校笺_08_罗振

罗振云:“景龙、御注、敦煌、景福诸本,均作‘故善者果而已’,广明本作‘善者果而已矣’。”
0286

《老子》30_06_校笺_02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果而不得以是’,各本‘以’作‘已’,无‘是’。”
0296

《老子》52_01_校笺_07_吴澄

吴澄云:“‘始’,道也;‘母’,德也。有此天地之始,以為此萬物之母也。”
0536

《老子》33_08_校笺_0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宋河上‘忘’作‘亡’。《治要》引作‘妄’。《列子·仲尼篇》注引、《弘明集》六僧绍《正二教论》引并作‘亡’。成疏曰:‘欲明死而不死不壽而壽也;’是成亦作‘亡’。”
0476
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14_水海

水海按:余培林说是也。王弼所谓“木(車)、埴、壁所以成三者,而皆以无為用也。言无者,有之所以為利,皆赖无以為用也。”吴澄所谓“車非轂輨空虚之处可以轉軸,则不可以行地;器非中间空虚之...
0506

《老子》36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前句同此,后句作“□□强之”,损掩“必古(姑)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和高明误校为“必固”;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景龙本“古”作“故”,謂“將欲弱之,必故强之”。宋刊河上...
0306

《老子》59_01_校笺_04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莫若嗇’,纂徽、司马、苏、曹、叶‘如’并作‘若’。”水海按:彭耜本经文作“莫如嗇”;而彭耜著《释文》中作“莫若嗇”,据其下校文,可知应为“莫如嗇”。
0395

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04_王昶

王昶云:“‘其次親之,其次譽之’,开元、至元不重‘其次’二字,下同。”
0395

《老子》17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“安”作“案”;帛书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道藏河上公本首句“信”作“有”,“足”后有“焉”,无“安”字,“不信”后有“焉”字,謂“有不足焉,有不信焉”。敦煌唐写本S四...
0425

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08_姚鼐

姚鼐云:“‘乘乘兮’,‘儽儽’入韵,王本是。”
0465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高明之说甚是。“希”,罕,少、寡。《尔雅·释诂》:“希,罕也。”《集韵·微韵》:“希,寡也。”《论语·公冶长篇》“不念旧恶,怨是用希”,皇侃义疏:“希,少也。”《文选·曹植...
0525

《老子》76_03_校笺_0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死’,《列子》作‘化’。··按:‘徒’,读为‘道途’之‘途’。”
0375

《老子》42_10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教父’,古本作‘學父’。”
0515

《老子》31_09_校笺_14_肖天石

肖天石云:“恃其兵强器精,而好争戰於天下,是樂殺人矣。天道好还,勝之於此者,必败於彼;得之於此者,必失於彼;樂殺人者,其能免人亦殺之乎?”
0535

《老子》07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三句,帛书甲本第一句“長”字损掩,其他文字同,第二句和第三句全同;帛书乙本三句全同。今从乙本。第一句,黄茂材本“天地”下有“之”字,同帛书本;其他诸通行本则无“之”字;想尔本、索...
0435

《老子》32_06_校笺_10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范谓王同古本,则范见王本同此。又三十七章‘夫亦將不欲’,與此文‘夫亦將知止’文例一律,‘不欲’即‘知止’之谊。以《老子》校《老子》,亦可证此文不误。胡说非是。按:‘...
0495

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11_高明

高明云:“乙本保存完好,唯假‘命’為‘名’。与今本勘校,王弼、河上诸本均与帛书相同。按:‘不為主’与‘不知主’虽一字之差,意义迥然不同。从经义分析,‘不為主’谓至道寥廓,萬物歸之,...
0455

《老子》11_02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當’,丁浪反。‘无有車’,‘車’音居,又去於反。”
0275

《老子》54_07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许抗生已改初版误说,其著《帛书老子注译与研究》新版已校改为“博”。古棣说不足为据。“普”、“溥”、“博”三字义通。河上公即注云:“人主修道於天下,不言而化,不教而治,下之应...
0485

《老子》57_10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我无事,民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”,前句损掩“自富”二字,并无“而”字,后句全损;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马叙伦《老子覈定文》则校“我”为“上”。景龙本无两“而”字,...
0515

《老子》19_01_校笺_11_高亨

高亨云:“按:《老子》书称‘聖人’者凡三十许处,皆视為至高之人而无诋訾之语,此乃云‘絶聖’者,非自相矛盾也。《说文》:‘聖,通也。’是此‘聖’字之义。《诗经·凯风》:‘母氏聖善。’...
0525

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17_王安石

王安石云:“方則易挫,曲以应之,此所以能全也。直則易折,故枉以待之,此所以能直也。”
0475

《老子》70_04_校笺_07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五十六章:‘言者不知;’八十一章:‘博者不知;’‘不知’与‘无知’谊同,可证王本不误。陶、马二说均非。王注谊不可解,恐有误字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‘我’作‘吾’,下...
0465

《老子》25_06_校笺_0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《列子·仲尼篇》注引夏侯玄引‘彊為之名’,则字作‘彊’。馆本、易州及《文选·宣德皇后令》注引‘强為之名’上有‘吾’字。经幢(广明本)作‘强名之曰大’。《文子·道原篇》引...
0495

《老子》39_16_校笺_07_洪赜煊

洪赜煊云:“‘琭琭’犹‘録録’,《广雅·释诂》:‘逯逯,众也;’《说文》:‘娽,随从也;’并通用字。王本‘貴物以多而见賤,落落石坚貌,石本賤物,以坚而自貞,是以两不欲也。’《晏子春...
0545

《老子》27_03_校笺_15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‘用’,甲本作‘以’,乙本作‘用’,通行本、河上公本皆作‘用’。今从乙本。籌策,甲本作‘檮菥’,乙本作‘檮’,傅奕本、通行本皆作‘籌策’。‘檮菥’、‘檮’实皆应作‘籌策...
047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