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46_06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仅留“恒足矣”一句,前句全损;帛书乙本仅留句末“足矣”二字,其他皆损。“故知足之足”,今据王弼本、景龙本、傅奕本校补。其他本“恒”皆作“常”。严遵本、敦煌己本、杜光...
《老子》03_06_校笺_02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‘民’,御注本避讳作‘人’。”
《老子》48_03_校笺_06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《庄子·知北游篇》‘又損’下有‘之’字。强本河(上公)注引经文云:‘損之又損之。’是河本亦有‘之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2_02_校笺_12_王弼
王弼注云:“樸之为物,以无为心也,亦无名。故將得道,莫若守樸。夫智者,可以能臣也;勇者,可以武使也;巧者,可以事役也;力者,可以重任也。樸之为物,愦然不偏,近於无有,故曰‘莫能臣”...
《老子》50_06_校笺_04_水海
水海按:作“執生”是也。執,保持。執生,谓保存生命,以尽天年。《老子》主张執生,以保生守静、顺乎自然为特点。老子反对“生生”,即过分看重生命而动作、妄为的“养生法”。严遵注云:“贪...
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06_王昶
王昶云:“开元、至元‘民’作‘人’。”
《老子》33_01_校笺_05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范说非是。《老子》古本有详略各本不同,此盖由南北朝以来,河北与江南各地风俗言语之影响不同。《颜氏家训·书证篇》所云:‘也、是、语、已及助字之辞,文籍有之矣,河北经传...
《老子》33_07_校笺_08_宋常星
宋常星云:“居止安住之地,謂之所。人能得其所,如鱼得水,似鸟歸巢,动静合宜,身心快樂,此即是止于至善之地也。渐渐进修,可以同天地而不巧,岂非长久乎!”
《老子》52_07_校笺_04_高亨
高亨云:“按:《牟子·理惑论》引无‘歸’字。‘歸’字疑衍,《尔雅·释言》:‘復,返也。’《小尔雅·广言》:‘復,还也。’復其名,谓收回其明也。”
《老子》34_01_校笺_15_唐玄宗
唐玄宗注疏云:“大道汎兮,无系而能应物,左右无所偏名矣。···汎兮者,无系之貌也。言道之為物,非阴非阳,非柔非刚,汎然无系,能应众象,可左可右,无所偏名。故庄子曰:‘夫道未始有封。...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06_文廷式
文廷式云:“《老子》一书皆言‘守雌’,独至‘天門開闔’之时,应机一发,不为万物制。故以‘无雌’为训。文本作‘為雌’者误。”
《老子》53_02_校笺_04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按:王说是。惟《韩非子·解老》曰:‘书之所谓大道也者,端道也。所谓貌施也者,邪道也。所谓徑大也者,佳丽也。佳丽也者,邪道之分也。’据此文观之,则‘唯施’古本作‘貌施’,...
《老子》11_03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甲本作“然埴為器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“然”為“埏(yán)”,无“而”字;乙本作“燃埴而為器”,“然”作“燃”,《乙本释文》校“燃”亦為“埏”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...
《老子》54_04_校笺_11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室町本‘有’字上有‘乃’字,无上四‘於’字。严遵本‘其德有餘’句,与河上、柰卷同此。”
《老子》57_10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我无事,民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”,前句损掩“自富”二字,并无“而”字,后句全损;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马叙伦《老子覈定文》则校“我”为“上”。景龙本无两“而”字,...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09_张煦
张煦云:“吕、赵同开元(‘其次畏之侮之’)。”
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07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御注、敦煌庚、辛本均作‘求以得’。王本、景福本作‘以求得’,庚本‘得’下有‘之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6_03_校笺_08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磻溪、高翻、柰卷均有‘聖人’二字。‘必以’,杭州、高翻、磻溪并作‘以其’。《金人铭》曰:‘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上也,故下之;知众人之不可先也,故後之。’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曰...
《老子》20_15_校笺_14_张煦
张煦云:“吕等作‘我獨悶悶’。吕作‘忽若海’,林、赵同王弼,苏、葛作‘忽兮若海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苏辙本经文作“忽若晦”,注文作“忽焉若晦”。
《老子》72_05_校笺_04_高亨
高亨云:“此句似后人注语。”
《老子》25_07_校笺_04_魏源
魏源云:“‘反’,河上及傅奕作‘返’,此从王弼。”水海按:今见诸河上公本作“反”,道藏河上公注文本亦作“反”。但顾欢本引河上公注云:“言其遠,不超绝,乃复返在人身。”强思齐本、范应...
《老子》26_05_校笺_16_水海
水海按:今譣帛书甲、乙本,前句則作“輕則失本”,正与想尔本、王弼本、傅奕本、范应元本等古本相合。《韩非子·喻老》引作“輕則失臣”,“臣”則為误。顾广圻云:“‘臣’当作‘本’,傅本作...
《老子》41_01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“勤能行之”意足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上士聞道,自勤苦竭力而行之。”水海按:河上公说是。“上士”指识道的智者。或谓“上等之君”(蒋锡昌),非是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等本“能”作...
《老子》77_02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抑’,於力反。”
《老子》41_08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偷’,古本作‘媮’。‘偷’,苟且也。”
《老子》78_01_校笺_12_蒋锡昌
蒋锡昌云:'按:四十三章强本成疏云:'故下文云:天下柔弱莫過於水,而攻堅强者莫之能先。'系引此文,可知成同景龙碑本。'
《老子》01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如此;帛书乙本作“□□□□,□恒名也”,前句全损,后句损一“非”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今从甲本。其他诸本及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、道应训》引皆无两“也”字,“恒”作“常...
《老子》49_10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各本并有‘百姓’一句。成疏曰:‘众生妄浮耳目。’是成‘注’字亦作‘浮’。馆本作‘淫’,今各本并作‘注’。然陆出‘注’字曰:‘之树反。’则作‘浮’者盖别本。”又云:“...
《老子》07_03_校笺_08_王淮
王淮云:“所谓‘後其身’,即是一种谦让、退藏與收敛的精神。”
《老子》50_04_校笺_04_毕沅元
毕沅元:“傅本作‘而民之生生而動,動皆之死地,亦十有三’;河上公、王弼作‘人之生,動之死地,亦十有三’;《谷神子》作‘而民生動之死地,十有三’。按:《韩非子》与奕同。”水海按:宋河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