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56_07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王弼‘害’作‘劌’,苏灵芝书作‘穢’。《说文解字》:‘劌,利伤也。’无‘穢’字。”
04713

《老子》57_04_校笺_08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政事丛脞,赋敛烦苛,动多忌諱,则民无所措手足,故愈贫穷。”
02413

《老子》14_13_校笺_07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古‘能’、‘而’通用;‘以’、‘而’亦通用;故诸本或假‘以’爲‘能’也。”水海按:蒋说是也。
03813

《老子》24_07_校笺_08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按:(景龙碑本)‘或’下‘有’字,各本无。遂州本‘有’下无‘或’字。《广雅·释诂一》:‘或,有也。’知‘或’、‘有’古通,其中必有一字衍。疑此‘有’字乃‘醜’字一音之转...
03813

《老子》22_05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馆本‘不自見’句在‘不自是’句下。按:‘是’為‘题’省。《说文》:‘题,显也。’”
03613

《老子》69_01_校笺_05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各本无‘曰’字,今据帛书甲、乙本补。”
02913

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12_徐梵澄

徐梵澄云:“‘誠全歸之’,謂為事业如有所受,受而委曲圆成之,全而歸之于授者。此义即功成身退,不為主、不自示、不自显、不自伐、无矜、不争,皆為之而无以為之道。”
03413

《老子》72_05_校笺_05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三十八章已有此文例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亦有此句,当为经文明矣。“彼”,指“自見”、“自貴”;“此”,指“自知”、“自愛”。
04113

《老子》77_05_校笺_03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景福、敦煌辛本均无‘以’字,敦煌庚本‘以’作‘而’。”
05413

《老子》42_06_校笺_10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十六章‘公乃王,王乃天’;彼文‘公’、‘王’,即此文‘王公’也。弼注‘而得一者王侯主焉’,与经文‘而王公以為稱’无关,不能据以为证。”
03313

《老子》28_05_校笺_02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(景龙本)‘常得乃足’,各本作‘常德’。”
04513

《老子》43_05_校笺_08_清世祖

清世祖注云:“以此而观,无為而无不為者,至理也。则不言而教自行,无為而功自成,天下孰能有及之者哉?”
04013

《老子》29_02_校笺_09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按:‘不可為也’下当有‘不可執也’一句,请举三证以明之。《文选》干令升《晋纪总论》注引《文子》称《老子》曰:‘天下,大器也,不可執也,不可為也;為者敗之,執者失之。’其...
02713

《老子》44_04_校笺_08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知足,则箪食瓢饮而自乐;知止,则功成名遂而身退。此老子复晓人曰:是故甚爱名者,则必大費精神;多藏貨者,则必重失身命。惟知足、知止而不贪名貨者,则不致污辱、危殆,可以長且...
03313

《老子》30_01_校笺_06_东条一堂

东条一堂云:“按:《臣轨·守道篇》引‘强’字下,有‘於’字,与王注合。”
03413

《老子》03_03_校笺_11_劳健

劳健云:“此二句总摄上文,盖本古语,老子引之,又推阐其义,以為治民之道也,当无‘民’字。”
04913

《老子》05_02_校笺_02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聖人爱养万民,不以仁恩,法天地任自然。聖人视百姓如芻草狗蓄,不责望其礼意。”
03013
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14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‘偏將軍居左’上,从帛书甲、乙本加‘是以’二字。各本作‘言以喪禮處之’,从帛书改‘處’為‘居’,承上句‘居左’、‘居右’而為言也。句末又据增‘也’字,以明语气之稍顿。”
07313

《老子》07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“私”字损掩,“與(简作与)”假作“舆”(上古二字皆为馀纽鱼部);乙本“與(简作与)”亦假作“舆”。道藏河上公本、景龙本无“不”字,无“與(简作与)”字,作“以其无私...
03713

《老子》08_05_校笺_09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此‘正’,当读如字。老子治国,主张清静无为,故即以清静之道为正。此《老子》特有名词也。四十五章‘清静为天下正’;五十七章‘我好静而民自正’;皆‘正’、‘静’互言,可证‘...
02713
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15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能无離’,‘離’,力智反。”按:疑陆见王本无“乎”字。
04513

《老子》54_08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故以身觀身’,程无‘故’字。”
02413

《老子》14_02_校笺_06_许永璋

许永璋云:“希,即四十章‘大音希声’之意。希声,即希少之声、超量感之声,亦即无声。”
02913

《老子》59_03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应作“是謂”。“是謂”与“謂之”义同。但“是謂”之“是”指示代词,义即这,放在动词谓语“謂”之前,含有复指强调主语“蚤服”的意味。“謂之”之“之”义即它,代“蚤服”,但放在...
02713
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11_陶鸿庆

陶鸿庆云:“傅奕本‘我獨’下有‘欲’字。据王注‘我獨欲异於人’,是王所见本亦有‘欲’字,而传写夺之。《老子》状道之要妙,多为支离惝恍之辞,或曰‘若’、曰‘如’、曰‘似’、曰‘將’、...
03913

《老子》21_05_校笺_11_陈鼓应

陈鼓应云:“‘精’,最微小的原质。《庄子·秋水篇》:‘夫精,小之微也。’‘小之微’,即是微小中最微小的。严灵峰说:‘精就是Essence;精力。它绝不是一个空洞的东西。’一般的英译本,都...
04813

《老子》81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损掩,帛书乙本如此,今从乙本。其他诸本皆无“故”字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遂州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、敦煌本、御注本、李约本、强思齐本、陆希声本、傅...
03813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10_顾欢

顾欢云:“希,少也。人能爱气少言,則行合自然。”
03913

《老子》70_06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’,罗卷同此。各本及《后汉书·赵壹传》注引、《文选·七命》注引无‘而’字。”又云:“‘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’,‘褐’原作‘禍’,讹。”
05113

《老子》73_05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恢恢’,陆:苦回切。”
032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