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41_07_校笺_13_水海
水海按:应作“辱”。“”(rǔ)为后起字,故《说文》无此字。《玉篇》云:“,垢黑也。”《广韵》云:“,黑垢。”蒋锡昌云:“王注:‘知其白,守其黑,大白然后乃得。’是王以‘黑’解‘辱...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15_肖天石
肖天石云:“襲明者,亦犹庄子之言‘因明’也。因乎天道,顺乎天理,应乎天行,依乎自然,则自与道合,而常明矣。”
《老子》40_01_校笺_04_钱钟书
钱钟书云:“‘反’有两义。一者,正反之反,违反也;二者,往反(返)之反,回反(返)也。《中庸》:‘生于今之世,反古之道,如此者栽及其身者也’,郑玄注:‘谓不知今王之新政可从’;《汉...
《老子》78_03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'柔之勝剛也,弱之勝强也',当为《老子》古本,帛书乙本涉前文而误'柔'为'水'(尹振环未订正,仍袭误'柔'为'水');严遵本不仅'夫水'二字讹误,语序也颠倒了,当...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18_林龙江
林龙江云:“聖人直用此樸,以為官長已尔。官長者,天下乃百官之長也。而其所以長百官者,夫何為哉?亦惟抱樸而已矣。故曰我无爲而民自化。”
《老子》29_02_校笺_0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夫’字,阮籍同古本。”
《老子》29_08_校笺_12_严復
严復云:“验于诸或之中,知其不善者皆由于‘甚’、‘奢’、‘泰’,足以去之。”
《老子》31_06_校笺_04_水海
水海按:张说是。《文子·上仁篇》引作“兵者,不祥之器,不得已而用之”;《穀梁传·僖公二十六年》注引作“兵,不祥之器,不得已而用之”。此皆以“不祥之器”与“不得已而用之”句相连。 又...
《老子》05_05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此。今从帛书本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聞’,乙本同,通行本多作‘言’。《老子想尔注》本亦作‘聞’。”按:索洞玄本、遂州本及《文子·道原篇》引亦作“聞”,与...
《老子》50_07_校笺_05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兕虎’当为‘虎兕’,王弼注:‘虎兕无所措其爪角’,《淮南子·诠言训》‘虎无所措其爪,兕无所措其角;’皆虎在兕前,知古本当亦虎兕连文无疑。”
《老子》33_06_校笺_07_河上公
河上公注云:“人能强力行善,则为有意于道,道亦有意于人。”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“載(简作载)”为“哉”说非也。帛书乙本上章末二句作“功遂身退,天之道也”,句尾收以“也”字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所引亦然。帛书乙本上章“而允之,不可長葆也;金玉盈室,莫之能...
《老子》36_05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、乙本“謂(简作谓)”皆假作“胃”(上古二字皆为匣纽物部),《甲本释文》與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今从《甲本释文》、《乙本释文》。今诸通行本皆同帛书《甲本释文》與《乙本释...
《老子》55_09_校笺_05_古棣
古棣云:“各本‘謂之不道’上有‘物壯則老’四字。马叙伦说:‘此文已见三十章,乃因错简而复出者也。’高亨说:‘似后人误读上文强字为强弱之强,引《老子》经文以释之,遂致重出耳。’按:本...
《老子》14_01_校笺_10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今验之帛书,甲本作‘視之而弗見,名之曰聳;聽之而弗聞,名之曰希;捪之弗得,名之曰夷。’乙本同,惟‘名’字作‘命’,‘聳’字作‘微’,第一‘命’字损掩。文虽小异,而古本亦...
《老子》58_09_校笺_10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馆本‘肆’作‘悉’。按:‘肆’疑借为‘恣’。古书‘放肆’字皆‘恣’之借。‘恣’、‘肆’古音同部。按:宋河上、柰卷、易州作‘曜’,各本及《韩非子·解老》、《意林》引作...
《老子》62_02_校笺_06_武内义雄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景、遂三本作‘所不保’,‘不’字恐衍。”
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12_魏源
魏源云:“陈象古‘不曰’作‘不日’。”
《老子》20_16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“朢”作“璧”,“兮”误译为“呵”,今复原;乙本“兮”亦误译为“呵”,今复原,无“其”字。河上公本、景龙本、葛玄序文本、白玉蟾本、(宋)李荣本、李道纯本、林志坚本“朢...
《老子》81_04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吕等‘无’作‘不’。吕‘為人’作‘與人’。”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3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并作‘希’。”
《老子》39_06_校笺_05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毋已”。帛书本為是。河上公注中有“不可但欲清明无已时”语,可知河上公本原作“无已”。“无”则是“毋”的假借字。“毋”,副词,表示否定,相当于“不”。《韩非...
《老子》42_03_校笺_03_魏源
魏源云:“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作‘萬物背陰而衰陽’。”
《老子》29_02_校笺_13_水海
水海按:古棣之说,甚為雄辩。唯于“非可為者也”后,补“不可執也”一句,今譣之帛书,无此句。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08_王昶
王昶云:“至无‘噤’作‘呴’。”
《老子》45_04_校笺_06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‘大辯若訥’下,疑原文尚有‘大赢若絀’一句。久经传写,脱去四字耳。帛书乙本‘趮勝寒’前,尚存一‘絀’字,可证也。必有‘大赢若絀’一语,然后四句两两相对,顺理成章。按之文...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却走馬以糞’,李‘却’与‘卻’同。朱文公‘糞’下有‘車’字,谓‘以走马载糞車也’。顷在江西见有所谓糞車者,方晓此。”
《老子》47_01_校笺_05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两句皆无‘可以’二字。陆希声作‘不出户,而知天下’。”
《老子》04_02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淵兮’,河上、陆‘兮作乎’。”
《老子》48_01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“约礼博文”则为“學”之古义。而今“為學者”,则不“约礼”,而求政教礼乐之學,情欲日益。“日益”,一天比一天增加,成疏注为“日增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