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28_05_校笺_02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(景龙本)‘常得乃足’,各本作‘常德’。”
《老子》32_08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譬道在天下’,河上、王弼‘道’下有‘之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2_08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習常’,御注、高翻作‘襲常’。”
《老子》65_07_校笺_02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深遠,與物反’,各本作‘深矣遠矣,與物反矣’。”
《老子》03_07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使知者’各本‘使’下有‘夫’字。‘不敢為’,各本句下有‘為无為’三字。”
《老子》16_12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王能天,天能道’,邢州本作‘生能天,天能道’。”
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02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故成全’,各本作‘誠全’,无‘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0_02_校笺_07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各本‘生’下有‘焉’字。此句下各本有‘大軍之後,必有凶年’八字,盖注语羼入正文,此本无。王氏引邢州本无。”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柔勝剛,弱勝强’,御注、河上、王弼作‘柔弱勝剛强’,傅奕作‘柔之勝剛,弱之勝强’。”
《老子》55_10_校笺_02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謂之不道’,御注、高翻作‘是謂不道’。”
《老子》72_02_校笺_08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无狭’,王弼作‘无狎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集注本引王弼注云:“‘无狭其所居,无厭其所生’,言威力不可任也。”可知此作“无狭”。而道藏王弼本、张之象刊王弼本引经文则作“无狎...
《老子》08_05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政善’,河上作‘正善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河上公本及刘惟永《道德真经集义》引河上公本经文并作“政”,宋刊河上公本则作“正”。
《老子》20_07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御注、王弼作‘如春登臺’,河上作‘如登春臺’。”水海按:宋刊河上公本、道藏河上公本皆作“如春登臺”。河上公注文云:“春阴阳交通,万物感动,登臺观之,意志淫淫然。”据注文...
《老子》26_04_校笺_08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如何’,各本作‘奈何’。‘以身’,各本‘以’上有‘而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1_09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不可得意於天下’,御注作‘得志’,河上、王弼作‘則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’,《大典》无‘則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41_01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勤而行之’,御注无‘之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0_03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御注作‘傷民’,下二句亦然。”
《老子》77_05_校笺_02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人道’,各本作‘人之道’;‘損不足’,各本‘足’下有‘以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4_08_校笺_07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繩繩’,《大典》作‘繩繩兮’。”
《老子》21_05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窈冥,中有精’,顾欢与此同。御注作‘窈兮冥,其中有精’。河上、王弼作‘窈兮冥兮,其中有精’。”
《老子》28_06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於朴’,御注作‘撲’,王弼作‘樸’,下句亦然。”
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與江海’,御注、河上作‘之與江海’,王弼作‘之於江海’。”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而人好徑’,御注、高翻作‘民其好徑’,河上、王弼作‘而民’。”
《老子》66_01_校笺_07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百谷王’,各本‘王’下有‘者’字。‘以其善下之’,河上无‘其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07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(景龙本)‘久不盈’,各本作‘或不盈’。”
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御注、河上作‘親之譽之’。”
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河上、王弼‘此’字下有‘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0_03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故善者果而已’,河上、王弼无‘故’字,《大典》亦无‘故’字,‘而已’下有‘矣’字。今王弼‘者’作‘有’。”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國有’,各本作‘國之’。‘可示’,各本作‘可以示’。”
《老子》56_08_校笺_02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不可得而贵,亦不可得而賤’,诸本无‘亦’字,河上公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