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27_12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此謂’,各本作‘是謂’。”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用不可既’,御注、河上作‘用之不可既’,王弼作‘用之不足既’。”
《老子》51_03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是以萬物’,御注作‘是以聖人’。”
《老子》64_14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復衆人’,御注作‘衆民’。”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1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御注、王弼作‘功成不居’,河上作‘功成而弗居’。”
《老子》16_09_校笺_02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忘作,凶’,各本作‘妄作,凶’,河上或作‘萎’,误也。”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河上无‘能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07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或接’,御注、河上‘接’作‘载’,王弼、梁简文作‘挫’。”
《老子》31_07_校笺_07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御注作‘恬淡’,河上作‘恬恢’,一作‘恬然’。王弼作‘恬澹’。御注、河上、王弼作‘勝而不美’。”
《老子》55_06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高翿‘而’下有‘嗌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9_04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仍无敵’,王弼作‘扔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王弼本、张之象刊王弼本注云:“用战犹行无行,攘无臂,執无兵,扔无敵也。”则此二本作“扔”。而道藏集注本引王弼注“扔”则作“仍”。
《老子》07_04_校笺_07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以其无私’,《释文》引河上与此同。御注、王弼‘以’字上有‘非’字,王弼句末有‘邪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0_05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忙其未央’,御注作‘荒其’,河上、王弼‘荒’下有‘兮’字,句末有‘哉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5_08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道大’,各本‘道’上有‘故’字;‘王大’,各本‘王’下有‘亦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2_07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御注作‘知止所以不殆’,河上作‘知之所以不殆’,王弼作‘知止可以不殆’。”
《老子》39_12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高以下為基’,御注脱‘为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8_07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人之迷’,御注、河上、高翻作‘民之’。”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生之’,御注作‘生也’,众本作‘之生也’。”
《老子》13_09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故貴身於天下’,御注作‘故貴以身為天下’,与王弼本同。河上作‘故貴以身為天下者’。”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08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而貴食母’,御注作‘而貴求食於母’。”
《老子》28_01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為天下蹊’,各本作‘谿’。”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07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翕之’,河上作‘噏之’;王弼作‘偏之’;简文作‘歙之’,又作‘給’。‘必故’,各本作‘必固’,下三句皆然。”
《老子》52_02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又知其子’,河上作‘復知’,王弼、高翻作‘以知’。”
《老子》65_03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御注、王弼、高翻作‘故以’。”
《老子》03_04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各本句上有‘是以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16_11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公能王’,邢州本作‘公能生’。”
《老子》22_10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豈虚語’,各本作‘豈虚語哉’。”
《老子》30_01_校笺_02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以道作’,各本作‘以道佐’。”
《老子》31_08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若美之,是樂煞人’,御注、河上、王弼作‘而美之者,是樂殺人’。‘煞人’,各本作‘殺人’。”
《老子》55_07_校笺_02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知常曰明’,河上作‘日明’,下两句皆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