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22_10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豈虚語’,各本作‘豈虚語哉’。”
《老子》08_04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善人’,各本作‘善仁’,古字通。”
《老子》31_08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若美之,是樂煞人’,御注、河上、王弼作‘而美之者,是樂殺人’。‘煞人’,各本作‘殺人’。”
《老子》59_04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則无不剋’,御注、王弼作‘不克’,下句亦然。”
《老子》32_08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譬道在天下’,河上、王弼‘道’下有‘之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1_09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不可得意於天下’,御注作‘得志’,河上、王弼作‘則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’,《大典》无‘則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3_06_校笺_02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强行有志’,各本‘行’下有‘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04_02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深乎’,御注作‘淵似’,河上作‘淵乎似’,王弼作‘淵兮似’。”
《老子》73_05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疎而不漏’,各本作‘不失’。”
《老子》24_01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曰:“御注、河上作‘跂者不立’。王弼作‘企者不立’。易州‘牵者’,各本作‘跨者’。按当是‘夅者’。”水海按:景龙本“企者不久”句后,尚有“李者不行”句。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08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朴散’各本‘散’下有‘則’字。‘用為官長’,各本‘用’下有‘之則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0_06_校笺_02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果而不得以是’,各本‘以’作‘已’,无‘是’。”
《老子》15_09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御注作‘曠若谷,渾若濁’,河上作‘曠兮其若谷,渾兮其若濁’,王弼与河上同,‘渾’字作‘混’。”
《老子》29_04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夫物’,各本作‘故物’。”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王侯若能守’,御注、河上、王弼作‘侯王’,河上、王弼‘守’下有‘之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4_09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天下之然’,河上作‘之然哉’,王弼作‘然哉’,无‘之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弊則新’,《释文》作‘蔽’,傅奕、今王弼作‘敝’。”
《老子》07_02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故能長久’,王氏《萃编》引邢州本与此同,易州石柱及河上、王弼作‘長生’,非也。”
《老子》13_07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有大患’,各本句末有‘者’字;两‘我’字,各本作‘吾’。”
《老子》27_12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此謂’,各本作‘是謂’。”
《老子》28_01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為天下蹊’,各本作‘谿’。”
《老子》20_06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若享太牢’,‘窂’别体字。御注作‘如享’,《释文》作‘若亨’,引河上作‘饗’。”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09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御注、王弼作‘數輿无輿’,苏灵芝书上‘輿’作‘與’,误也。”
《老子》16_12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王能天,天能道’,邢州本作‘生能天,天能道’。”
《老子》20_07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御注、王弼作‘如春登臺’,河上作‘如登春臺’。”水海按:宋刊河上公本、道藏河上公本皆作“如春登臺”。河上公注文云:“春阴阳交通,万物感动,登臺观之,意志淫淫然。”据注文...
《老子》41_01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勤而行之’,御注无‘之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1_05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窈冥,中有精’,顾欢与此同。御注作‘窈兮冥,其中有精’。河上、王弼作‘窈兮冥兮,其中有精’。”
《老子》23_04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上不’,各本作‘尚不’。‘於人’,各本句末有‘乎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4_01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道氾’,御注作‘道汎’。”
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御注、王弼、高翻作‘法令’,河上云:‘法物,好物也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