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219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33_04_校笺_07_王雱

<p>《老子》33_04_校笺_07_王雱</p>-齐物书舍
王雱云:“力可以勝人,不可以勝己。自勝者,克己从‘道’,能专气者。”
02913

《老子》13_02_校笺_07_俞樾

<p>《老子》13_02_校笺_07_俞樾</p>-齐物书舍
俞樾云:“河上公本作‘何謂寵辱?辱為下’。注曰:‘辱為下贱。’疑有夺误。当云:‘何謂寵辱若驚?寵為上,辱為下。’河上公作注时上句未夺,亦必有注,当与‘辱為下贱’对文成义,传写者失上...
02912

《老子》13_05_校笺_04_张煦

<p>《老子》13_05_校笺_04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林(希逸)无‘是謂···’一句。”
02911

《老子》14_12_校笺_02_焦竑

<p>《老子》14_12_校笺_02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執古之道’,古本‘道’下有‘可’。”
02915

《老子》15_音韵_06_本章韵读

<p>《老子》15_音韵_06_本章韵读</p>-齐物书舍
本章韵读:者,鱼部;達,月部;鱼月合韵。志、志,之部。容,东部,與、浴(屋部)遥韵,东屋通韵。水,微部;,真部,微真合韵。客、澤,铎部。樸、濁、浴,屋部。静、生、盈、盈、成,耕部。
02912

《老子》64_14_校笺_09_王先慎

<p>《老子》64_14_校笺_09_王先慎</p>-齐物书舍
王先慎云:“王弼注:‘學不學,以復衆人之過。’‘歸’字疑衍。”
0296

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04_彭耜

<p>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04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乘乘兮’,李‘乘乘’,乘,食陵切,运动相适貌。”
02911

《老子》41_08_校笺_06_张煦

<p>《老子》41_08_校笺_06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‘媮’,吕等作‘偷’。”
0295
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04_张煦

<p>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04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吕作‘故无棄物’。”
02913

《老子》03_05_校笺_09_高亨

<p>《老子》03_05_校笺_09_高亨</p>-齐物书舍
高亨云:“四‘其’字,皆指民言。‘虚其心’者,使民无知无欲也。‘实其腹’者,使民无饥也。‘弱其志’者,使民不争、不盗、不乱而无為也。‘强其骨’者,使民体力坚实也。”
0297

《老子》53_06_校笺_09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53_06_校笺_09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按:强本荣注引经文云:‘資貨有餘;’是强、荣并作‘资貨’。”
0298

《老子》70_04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70_04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夫惟’,李上音扶,叹世人无了悟之知。纂微、司马‘惟’作‘唯’。‘是以不吾知也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叶、程并‘吾’作‘我’,无‘也’字。”
02913

《老子》73_述评

<p>《老子》73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这一章节的主旨是一个,即宣扬“天道”“柔弱不争”的思想;“人法自然”,所以人亦应“柔弱不争”。 这里应首先弄懂《老子》的“天”与“天道”的概念指的是什么。 《老子》书中提到“天”的,...
0299

《老子》78_01_校笺_09_罗振玉

<p>《老子》78_01_校笺_09_罗振玉</p>-齐物书舍
罗振玉云:''攻'敦煌辛本作'功'。'强者',景龙本、敦煌辛本均无'者'字。敦煌庚本此句上有'言水柔弱'四字。又景龙本、敦煌辛本'勝'均作'先'。'
0299

《老子》03_07_校笺_03_彭耜

<p>《老子》03_07_校笺_03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使夫知者不敢為也’,五注无‘敢’字,邵无‘也’字。”
0297

《老子》30_06_校笺_05_张松如

<p>《老子》30_06_校笺_05_张松如</p>-齐物书舍
张松如云:“‘果而勿得已居’,诸本俱无‘居’字,‘居’,句末助词,与‘乎’同,见王引之《经传释词》及杨树达《词诠》。”
02914

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17_许抗生

<p>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17_许抗生</p>-齐物书舍
许抗生云:“‘寵之為下也’,傅奕本、通行本则作‘寵為下’。王弼注:‘為下得寵辱荣患若驚,则不足以乱天下也。’河上公注:‘何謂寵辱?辱為下,得之若驚,失之若驚。’两注其义与帛书同。今...
0297

《老子》63_04_校笺_10_魏源

<p>《老子》63_04_校笺_10_魏源</p>-齐物书舍
魏源云:“‘天下大事必作於細’,此句下《韩非子》继以‘故圣人蚤从事焉’。”水海按:《韩非子》所引“圣人蚤从事焉”,王先慎谓“见《德经》六十三章”,譣今存旧本《老子》无此一语,不知王...
02913
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15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15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作‘純’是也。《易传·文言》:‘純粹精也;’崔觐注:‘不杂曰純。’景龙碑本‘純純’,室町本作‘沌沌’义同。《庄子·山木篇》‘純純常常,乃比於狂’。”
0298

《老子》68_02_校笺_07_刘师培

<p>《老子》68_02_校笺_07_刘师培</p>-齐物书舍
刘师培云:“‘善勝敵者不與’,王注:‘不與争也。’按:‘與’当作‘舉’,‘舉’即舉兵,犹古籍‘大舉’之省‘兵’字也。”
02914

《老子》74_04_校笺_07_水海

<p>《老子》74_04_校笺_07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恒”,因后人避汉讳而改作“常”,经文中已屡见。此‘常’是讳借,非本字,則与金文无涉也。于省吾说非是。又,他本“者”后有“殺”字,乃衍文也,马说是。又,有“...
02910

《老子》42_07_校笺_08_水海

<p>《老子》42_07_校笺_08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益”,增也,河上公注谓“夫增高者致崩”,此为证。“損”,减也,《玉篇》云:“损,减少也。”“或”,古通“有”(见《经传释词》)又,“物或损之而益,益之而损”,是老子揭示的...
0298
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14_水海

<p>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14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劳健训“糞”为“播”的假借,是也。唯为求谐韵,于“播”后增一“耰”字,实为不妥。《老子》文体为哲理散文诗,只求在不害义的情况下大体谐韵,并非有句必韵。为求韵而于经文中加字,...
02915

《老子》78_08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78_08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'正言'二字;帛书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陆希声本、司马光本句首有'故'字,司马光本句末并有'也'字,陆希声本作'故正言若反',司马光本作'故正言若反也'。傅奕本作'正言若反也'...
0297

《老子》48_04_校笺_08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48_04_校笺_08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‘漠然无為,而无不為也’,下释之曰:‘所谓无為者,不先物為也;所谓无不為者,因物之所為。’”
0299

《老子》51_06_校笺_12_古棣

<p>《老子》51_06_校笺_12_古棣</p>-齐物书舍
古棣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无‘德’字。劳健认为‘德’字乃衍文。其说不妥。按:此句乃重复言之,以引出下文,应与首句一致,首句既言‘德畜之’,把‘畜之’归入德之事,此句不应归入道之事,而不...
0296

《老子》30_04_校笺_07_罗振玉

<p>《老子》30_04_校笺_07_罗振玉</p>-齐物书舍
罗振玉云:“‘不敢以取强’,景龙本、敦煌本均无‘敢’字。景福本句末有‘焉’字。”
0299
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04_焦竑

<p>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04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柔勝剛,弱勝强’,古本‘勝’上有‘之’。”
0296

《老子》69_03_校笺_04_陈柱

<p>《老子》69_03_校笺_04_陈柱</p>-齐物书舍
陈柱云:“下‘行’字,当為‘胻’之省借。”
0297

《老子》77_今译

<p>《老子》77_今译</p>-齐物书舍
“天道”就像张弓的样子呀!(弓)举得过高了,就把它压低一些;(弓)向下太低了,就把它抬高一些;弓弦张得过满了,就把它减松一些;张得不够紧,就再把它增紧一些;(这样,就能达到均衡。)...
029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