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236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36_03_校笺_02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36_03_校笺_02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按《韩非子·喻老》引无‘將欲廢之,必固興之’两句。各本及《后汉书·桓谭传》引同此(傅奕本作‘將欲廢之,必固興之’)。”
02712

《老子》60_03_校笺_04_顾广圻

<p>《老子》60_03_校笺_04_顾广圻</p>-齐物书舍
顾广圻云:“傅本及今《德经》皆无上、下两‘也’字。藏本‘傷’下有‘人’字,是也,傅本及今《德经》皆有。”
02713

《老子》60_音韵_02_高亨

<p>《老子》60_音韵_02_高亨</p>-齐物书舍
高亨云:“‘治大國,若烹小鮮。’按:作‘鳞’是也,鳞与下文神、人为韵。应据改。”水海按:《说文》谓“鮮,鱼名”。《尔雅·释鱼》、《说文·鱼部》皆无“鳞”字,疑为后起字。《老子》原本...
0275

《老子》61_08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61_08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夫皆得亓欲,□□□□□為下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為“夫皆得其欲,故大邦者宜為下”。帛书乙本作“夫□□其欲,則大者宜為下”。损掩“皆得”二字,据甲本校补。今前句从甲本...
0277

《老子》33_06_校笺_14_古棣

<p>《老子》33_06_校笺_14_古棣</p>-齐物书舍
古棣云:“‘强行者有志’,蒋释说是。《老子》说‘不为而成’(四十七章),‘为’也就是‘行’,不为也就是不行;但他却主张‘为道’,他说‘古之善为道者···’(六十五章),‘上士闻道,...
02712

《老子》41_07_校笺_13_水海

<p>《老子》41_07_校笺_13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应作“辱”。“”(rǔ)为后起字,故《说文》无此字。《玉篇》云:“,垢黑也。”《广韵》云:“,黑垢。”蒋锡昌云:“王注:‘知其白,守其黑,大白然后乃得。’是王以‘黑’解‘辱...
02713
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03_彭耜

<p>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03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草木之生也柔脆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并上有‘萬物’字,无‘之’字;程无‘也’字;苏、叶‘脆’并作‘弱’。”
0277

《老子》45_07_校笺_03_焦竑

<p>《老子》45_07_校笺_03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清静為天下正’,古本‘为’上有‘以’字。”
0279

《老子》27_03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27_03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同此;帛书乙本“以”作“用”,“菥”作“(高明作‘答’)”。今从甲本。河上公本、白文本、(唐)李荣本、林希逸本、董思靖本、陈景元本、邓锜本、张嗣成本、李道纯本、杜道坚...
02710

《老子》11_01_校笺_08_水海

<p>《老子》11_01_校笺_08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卅”,悉盍切,音sà(飒),《说文》云:“本,三十〔并〕也,今作卅,直為三十字。”(《广韵》引)帛书作“卅”,当為《老子》原字。輻,車轮中连接車轂和轮圈車辋的直条。古时車...
0279

《老子》56_04_校笺_13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56_04_校笺_13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按:四章王注:‘鋭挫而无损,紛解而不劳;和光而不污其体,同塵而不渝其真;’是明系‘挫其鋭···’四句之注,何得谓无注。又《文选》注乃约引此文,亦不可举以为证也。易说非是...
0279

《老子》16_音韵_02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16_音韵_02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按:常、明、王,阳部;凶、容、公,东部,阳东通韵。又:殆,之部;道、久,之幽二部兼入,之幽通韵。姚文田以常、明为一韵(十六庚平声),凶、容、公为一韵(一东平声)。邓廷桢...
0275

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06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06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‘成功’,各本作‘功成’。”
0279

《老子》38_05_校笺_05_水海

<p>《老子》38_05_校笺_05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韩非解“義”為“适其宜”,切合老義。“上義”,即最讲信義的人,按亲疏名分适其宜而為之。高亨注云:“有以為者,有所因而為之,有所為而為之。”
0276
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15_高明

<p>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15_高明</p>-齐物书舍
高明云:“世传今本中,唯傅奕、范应元本与景福碑等每句有‘者’字,与帛书甲、乙本同,其他诸本多同王本,五句皆无‘者’字。从经文内容分析,有则是,无则脱。譣之古籍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...
0278

《老子》47_02_校笺_11_张舜徽

<p>《老子》47_02_校笺_11_张舜徽</p>-齐物书舍
张舜徽云:“《老子》所云‘不出於户,以知天下;不窥於牖,以知天道。’非谓人君闭明塞聪。不越户牖而能自知天下之情也。要在善用众耳众目为我听为我视也。《管子·九守篇》云:‘目贵明,耳贵...
02712

《老子》29_今译

<p>《老子》29_今译</p>-齐物书舍
将要取得天下而强行去治理它,我看他是不会达到目的的。天下是神圣的器物,是不可强行治理的。强行治理的会败坏它,强行控制的会丧失它。世间自然万物对立:有的行先,有的随后;有的炎热,有的...
02714

《老子》56_01_校笺_08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56_01_校笺_08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疏云:“夫至理精微,玄宗隐奥,虽假言以诠理,终理契而言忘。故了悟者得理而忘言,辨说者滞言而不悟,故曰‘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’。”
0276

《老子》12_05_校笺_05_水海

<p>《老子》12_05_校笺_05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聾(简作聋)”,乃為《老子》书所用楚方言。扬雄《方言》卷六云:“耸、,聾也。半聾,梁、益之间谓之‘聹’;秦、晋之间听而不聰,闻而不达谓之‘聹’;生而聾,陈、楚、江淮之间谓...
0276

《老子》71_音韵_01_江有诰

<p>《老子》71_音韵_01_江有诰</p>-齐物书舍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无韵。高本汉谓:上、病韵。陈柱谓:六个病字韵。
0275

《老子》74_01_校笺_03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74_01_校笺_03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民常不畏死,如之何其以死惧之’,古本。谓民之争利犯法而常不畏死者,由上之人有为多欲而然也。在上者只当清静无欲而使之自化,如之何更以死罪惧之?”
0278

《老子》41_14_校笺_02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41_14_校笺_02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严遵、王弼同古本(作‘善貸且善成’),河上公作‘善貸且成’。今从古本。‘貸’,施也。谓道虽隱于无名,然而夫唯此道,善貸施万物,而且善成之也。”按:道藏河上公本、宋河上公...
0277

《老子》76_03_校笺_07_高明

<p>《老子》76_03_校笺_07_高明</p>-齐物书舍
高明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‘故’下皆有‘曰’字,敦煌庚本与之同,世传今本多同王本作‘故’,顾本作‘夫’。按:‘故’、‘夫’与‘故曰’词义不同。《周髀算经》赵爽注:‘故者,申事之辞。’可...
02711

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06_王昶

<p>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06_王昶</p>-齐物书舍
王昶云:“开元、至元‘民’作‘人’。”
0275

《老子》59_01_校笺_03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59_01_校笺_03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若’字,河上同古本。”
02714

《老子》20_07_校笺_12_水海

<p>《老子》20_07_校笺_12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而春登臺”,“而”,今通行本多作“如”,王引之《经传释词》卷七:“而,猶若也。若與如古同声,故而训为如,又训为若。”《周易·明夷》“君子以莅衆,用晦而明”,虞翻注:“而,...
02715

《老子》20_09_校笺_11_水海

<p>《老子》20_09_校笺_11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“咳”(hái),《说文》徐铉注音为“户来切”,上古匣母之部【xe】。《说文·口部》:“咳,小兒笑也。从口,亥声。孩,古文咳,从子。”沈涛《说文古本考》:“‘咳’,《...
0279

《老子》69_05_校笺_08_高明

<p>《老子》69_05_校笺_08_高明</p>-齐物书舍
高明云:“世传今本除傅奕本作‘无敵’,同甲、乙本之外,敦煌辛与遂州二本作‘侮敵’,其他多同王本作‘輕敵’。‘侮敵’与‘輕敵’义近,皆为輕慢敵人或輕视敵人的意思。但‘无敵’则不同,‘...
0276

《老子》21_09_校笺_11_王弼

<p>《老子》21_09_校笺_11_王弼</p>-齐物书舍
王弼注云:“‘此’,上之所云也(即‘自今及古,其名不去’)。言吾何以知万物之始于无哉?以此知之也。”
02712

《老子》25_06_校笺_06_高亨

<p>《老子》25_06_校笺_06_高亨</p>-齐物书舍
高亨云:“‘强為之名曰大,大曰逝,逝曰遠,遠曰反。’按此十五字疑本作‘强為之容曰大,曰逝,曰遠,曰反’。‘名’、‘容’形近,且涉上文而讹。道既‘字之曰道’,不能又‘名之曰大’,本书...
027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