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238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12_高亨

<p>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12_高亨</p>-齐物书舍
高亨云:“‘天下有道,卻走馬以糞’,此言天下有道,干戈不兴,走馬不用于军而用于田也。卻,犹驱也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右上》:‘海上有贤狂矞,太公望闻之,往请焉,三卻馬于门而狂矞不报见也...
02711

《老子》27_02_校笺_11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27_02_校笺_11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《释文》出‘謫’字,作‘謫’亦通。扬雄《方言》三:‘謫,怒也。’郭璞注:‘相责怒。’又夏竦《古文四声韵》卷五‘謫’字引古《老子》作‘’。馆本、遂州本作‘適’。”
0276

《老子》12_03_校笺_06_王弼

<p>《老子》12_03_校笺_06_王弼</p>-齐物书舍
王弼注云:“難得之貨,塞人正路,故令人行妨也。”
02715

《老子》14_10_校笺_08_张煦

<p>《老子》14_10_校笺_08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赵作‘忽恍’,吕等作‘惚恍’。”
0279
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05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05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天下之牲’,‘牲’字,严遵同古本。”
0275

《老子》20_音韵_06_徐梵澄

<p>《老子》20_音韵_06_徐梵澄</p>-齐物书舍
徐梵澄云:“‘我獨遺’,與上‘歸’字为韵。较通行本五字句‘而我獨若遺’稍胜。古本无‘而’字,为四字句,稍逊。义无变,所微变者节律,治古诗者於此微细处能辨之。”
0279

《老子》24_02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24_02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无“者”字,帛书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邢玄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、唐玄宗注本、唐玄宗疏本、李约本、陆希声本、强思齐本、杜光庭本、宋徽宗本等宋元明清...
02714

《老子》42_05_校笺_06_水海

<p>《老子》42_05_校笺_06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傅奕本“患”为“惡”的形误。《老子》原本应作“惡”。“惡”,音wù,《经典释文》谓“乌路反”是也。 又,严遵云:“萬物之生也,皆元于虚始于无。背陰向陽,归柔去刚,清静不动,心...
0277

《老子》78_03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78_03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'□□□□,□勝强',前句损四字,《甲本释文》校补为'故柔勝剛',后句损一字,校补为'弱'。帛书乙本作'水之朕剛也,弱之朕强也','柔'作'水',《乙本释文》校注云:''水',...
0275

《老子》28_02_校笺_09_水海

<p>《老子》28_02_校笺_09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古棣、高明之说為是。《老子》行文,逻辑严谨,表义简赅,常使用“递转推衍句法”,诚如高明所举之例,又如第二十五章:“字之曰道,强為之名曰大,大曰逝,逝曰远,远曰反。”等。这类...
02712

《老子》06_02_校笺_06_宋徽宗

<p>《老子》06_02_校笺_06_宋徽宗</p>-齐物书舍
宋徽宗注云:“庄子曰:‘万物有乎生,而莫见其根,有乎出,而莫见其門,而见之者,必圣人已。’故于此名言‘玄牝之門,是謂天地根’。天地者,万物之上下也,物与天地,本无先后,明大道之序,...
0275

《老子》07_04_校笺_14_水海

<p>《老子》07_04_校笺_14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朱谦之说是。又,作“不··與”是也,作“不··也”非也。帛书本作“不···舆”,“舆”则为“與”的同音假借,即为证。古王弼本作“不··邪”,“邪”犹“與”也(见《古书虚字集...
02715

《老子》31_10_校笺_03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31_10_校笺_03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‘故吉事尚左’,各本无‘故’字。”
02714
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04_彭耜

<p>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04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怕兮’,陆作‘廓’;河上作‘怕’;林音薄,静也;纂微:‘一作魄。’清源‘怕’作泊’。”
0277
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08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08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‘持而寳之’,范、潘、宋河上、易州、罗卷同此;然河上注曰:‘抱持而保倚’,是河上作‘持而保之’。磻溪、寇、白、张嗣成、二赵作‘保而持之’,彭、吴、馆本、卷子成疏、臧疏作...
0276

《老子》67_08_校笺_06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67_08_校笺_06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六朝残卷‘敢’作‘能’。卷子成疏夺‘不敢’以下十一字。伦谓俞先生说是。弼注曰:‘然后乃能立成器為天下利,為物之長也。’河上注曰:‘成器长,谓得道人也。我能為〔得〕道人之...
02712

《老子》28_06_校笺_12_冯达甫

<p>《老子》28_06_校笺_12_冯达甫</p>-齐物书舍
冯达甫云:“知其雄是内自强,守其雌是外谦下;知其白是心底瞭亮,守其黑是外貌糊涂;知其榮是内心自尊,守其辱是外卑下。是守雌、守黑、守辱,莫非韬光养晦而已。这样,才能足此常德,而歸於樸...
0279
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16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16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按:范同此(‘或培或堕’),罗卷作‘或接或隳’,易州亦作‘或接或隳’,各本作‘或載或隳’。成疏曰:河上本‘或載’作‘或接’。则成作‘載’,河上作‘接’。陆、成同时而所见...
02711

《老子》09_04_校笺_09_饶宗颐

<p>《老子》09_04_校笺_09_饶宗颐</p>-齐物书舍
饶宗颐云:“‘自遺(其)咎’,索洞玄本同各本有‘其’字。”
0276
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损掩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(《甲本释文》校“袙”为“魄”帛书乙本同此二句(《乙本释文》和高明校“袙”为“魄”)。今从乙本。其他诸本“袙”皆作“魄”。宋刊河上公本、想尔...
0276

《老子》60_04_校笺_03_焦竑

<p>《老子》60_04_校笺_03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聖人亦不傷之’,一作‘傷人’。以下‘德交归焉’观之,作‘之’为是,‘之’指神而言也。”又云:“‘聖人亦不傷之’,韩作‘不傷民’。”
02712

《老子》20_14_校笺_14_王弼

<p>《老子》20_14_校笺_14_王弼</p>-齐物书舍
王弼注云:“‘俗人察察’,分别别析也。”
02715

《老子》39_今译

<p>《老子》39_今译</p>-齐物书舍
开始得到“一”的:天得到“一”,因而澄清;地得到“一”,因而安宁;神得到“一”,因而灵应;谷得到“一”,因而充盈;侯王得到“一”,因而成为天下人民的标准。(如果)它(他)们发展到极...
0278
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11_罗运贤

<p>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11_罗运贤</p>-齐物书舍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五九引‘揵’作‘楗’。”
0275

《老子》29_08_校笺_06_王卡

<p>《老子》29_08_校笺_06_王卡</p>-齐物书舍
王卡云:“影宋本(宋刊河上公本)‘泰’字,原作‘泰’,据《治要》、《道藏》本与《天禄》本改。”
02715

《老子》09_02_校笺_14_高延第

<p>《老子》09_02_校笺_14_高延第</p>-齐物书舍
高延第云:“‘揣’,击治也。锤击刀剑,使之锋利,易折缺。”
0276

《老子》33_01_校笺_04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33_01_校笺_04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按:范‘智’作‘知’。··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注引此两句(包括下句),无‘也’字。”
0277
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25_余培林

<p>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25_余培林</p>-齐物书舍
余培林云:“‘歙’,收缩的意思。越王勾践要灭掉吴国,先劝吴王攻打齐国,勝了齐国,又劝吴王和晋国在黄池之会上争霸。这些目的都达到之后,吴王日渐骄奢,似張而实歙,於是越王一举而消灭了吴...
0275
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04_焦竑

<p>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04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出’,古本下有‘焉’字。”
0275

《老子》41_11_校笺_06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41_11_校笺_06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按《后汉书·郎顗传》,顗上七事引‘大音希聲,大器晚成’。言‘稀’各本及《韩非子·喻老篇》、《文选·赠王太常诗》注、《吊魏武帝文》注引并作‘音’、‘希’。”
027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