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248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71_02_校笺_07_水海

<p>《老子》71_02_校笺_07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“知不知,尚矣;不知知,病矣”,盖《老子》原本如此。《吕氏春秋·别类篇》前二句作“知不知,上矣”,“尚”、“上”古通。可知《吕氏春秋》同帛书本,《老子》原本并无第...
02415

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05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05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河上、王弼‘此’字下有‘者’字。”
02415

《老子》46_述评

<p>《老子》46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这一章节主要表现了老子反对战乱的思想。 前四句老子用正反对比的方法,表示他对战乱的深厌痛绝。天下有道,社会安定,“却走马以粪”,人民安心从事农业生产。天下无道,兵荒马乱,“戎马生于...
0247

《老子》56_04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56_04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挫其鋭’,‘挫’,子卧反;‘鋭’,悦岁反。”
0246
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17_陈鼓应

<p>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17_陈鼓应</p>-齐物书舍
陈鼓应云:“‘歙’,敛,合。《韩非子·喻老》引作‘翕’。‘翕’、‘歙’古字通用。‘之’,陈懿典《道德经精解》作‘者’。”
02412

《老子》47_01_校笺_11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47_01_校笺_11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‘人主者,以天下之目视,以天下之耳听,以天下之智虑,以天下之力争。’盖即‘不出户,知天下’之古义。”
0249

《老子》48_01_校笺_08_水海

<p>《老子》48_01_校笺_08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有“者”字义足,《老子》原本当有“者”字,《庄子·知北游篇》引有“者”字,即其证。又譣之王弼第二十章注文,其中引此经文作“為學者日益,為道者日損”,皆有“者”字,足可证《老...
0245

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取天下也,恒□□”,前句損掩“將欲”二字,后句損掩“无事”二字;乙本作“□□取天下,恒无事”,前句亦損掩“將欲”二字,“天下”后无“也”字。“將欲”两字,今...
0247

《老子》35_音韵_03_古棣

<p>《老子》35_音韵_03_古棣</p>-齐物书舍
古棣云:“‘道之出言,淡乎其无味,視之不足見,聽之不足聞,用之不可既。’基本上是交韵,而略有变通:‘言’、‘見’为韵,二字入元部;‘味’、‘聞’、‘既’为韵,‘味’入微部,‘聞’、...
0247

《老子》50_今译

<p>《老子》50_今译</p>-齐物书舍
人离开生道,就进入死道。属于生道的十分占有三分;属于死道的十分也占有三分;还有的民人过分看重生道,妄动而陷于死道的十分也占有三分。这是什么缘故呢?因为他们过甚看重生道(而不顺任自然...
02411
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07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07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‘翕之’,河上作‘噏之’;王弼作‘偏之’;简文作‘歙之’,又作‘給’。‘必故’,各本作‘必固’,下三句皆然。”
0247

《老子》59_06_校笺_02_张煦

<p>《老子》59_06_校笺_02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赵不重‘有國’二字。”
02414

《老子》15_09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15_09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涛□□□□”,损掩“呵其若濁”四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,但“呵”字為抄写者时译,非原字,原字当作“兮”;乙本作“湷呵亓若濁”,抄写者亦时译“兮”為“呵”,“其”则...
0247

《老子》62_09_校笺_02_高亨

<p>《老子》62_09_校笺_02_高亨</p>-齐物书舍
高亨云:“按:‘貴’,疑当作‘貞’。‘貞’、‘貴’形近,且涉上文而讹。‘貞’读为正,长也,君也。贵此道者为天下君长也。”
02410

《老子》22_10_校笺_07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22_10_校笺_07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各本并无‘也’字,馆本、易州无‘者’、‘也’、‘哉’三字,‘言’作‘語’。按:此三句似注文。‘虚’借為‘空’。”
02414

《老子》07_03_校笺_05_张舜徽

<p>《老子》07_03_校笺_05_张舜徽</p>-齐物书舍
张舜徽云:“各本均作‘後其身而身先’。帛书乙本‘後’作‘退’,甲本作‘芮’,则由声而变也。‘退’字篆体作,與後形近,故传写易为後耳。字或从内作纳,故帛书中退字又多作芮也。”按:张说...
0246

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04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04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‘其細’,御注、王弼作‘其細也夫’,高翻作‘其纱也夫’,河上‘其細’绝,以‘夫’字属下句。”
02414

《老子》38_05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38_05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两句,帛书甲本如此,今从甲本。乙本“上義”误作“上德”。帛书《乙本释文》注云:“‘德’字用朱涂过,乃书误改写,而改写之字后又脱落。各本皆作‘義’字,今据以改正。”傅奕本“上義”误...
02411

《老子》23_述评

<p>《老子》23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本章节老子首先提出“希言自然”。老子说“希言自然”,并不是说他就不谈“自然”了,下面他谈的“飘风”、“暴雨”、“天地”,就都是“自然”。老子从“飘风”、“暴雨”这些失“常”的自然现...
0249

《老子》39_12_校笺_04_宇惠

<p>《老子》39_12_校笺_04_宇惠</p>-齐物书舍
宇惠云:“《战国策·齐策》‘高以’上,有‘雖’字。”
0247

《老子》44_02_校笺_06_薛蕙

<p>《老子》44_02_校笺_06_薛蕙</p>-齐物书舍
薛蕙云:“世之人不知贵己贱物之道,而危身弃生以徇物。老子闵而教之曰:名之與身,何者其親乎?何为外身而内名也?身之于貨,何者其重乎?何为贱身而贵貨也?或得名貨而亡身,或得身而亡名貨,...
02413

《老子》01_03_校笺_03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01_03_校笺_03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按:《史记·日者列传》引作‘无名者,萬物之始也’。王弼注曰:‘凡有皆始于无,故未形无名之时,则为萬物之始;及其有形有名之时,则长之、育之、亭之、毒之,为其母也。’是王本...
02412

《老子》03_06_校笺_04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03_06_校笺_04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臧疏、张嗣成‘民’作‘心’。‘常使民无知无欲’,孙盛《老子疑问反讯》及《治要》引同此。成疏曰:‘知者,分别之名;欲者,贪求之目。言聖人常以空惠利益苍生,令倒置之徒,息分...
0245

《老子》31_13_校笺_03_彭耜

<p>《老子》31_13_校笺_03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戰勝,以喪禮處之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五注、曹、陈、达真、清源、程、邵‘勝’下并有‘則’字。”
02410

《老子》80_04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80_04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使人復’,‘復’音服,又扶又反。”
02414

《老子》20_06_校笺_05_焦竑

<p>《老子》20_06_校笺_05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如享’,古本作‘若享’。”
0247

《老子》38_09_校笺_09_水海

<p>《老子》38_09_校笺_09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严遵《指归》云:“夫禮之為事也,中外相违,華盛而实毁,末隆而本衰。禮薄于忠,权轻于威,信不及義,德不逮仁。為治之末,為亂之元,诈伪所起,忿争所因。故制禮作乐,改正易服,进退...
0245

《老子》22_04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22_04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“聖(简作圣)”假作“聲(简作声)”(上古二字皆為书纽耕部)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;乙本“聖(简作圣)”省作“和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正。傅奕本无“是以”二字,“執(简...
02412

《老子》26_音韵_03_古棣

<p>《老子》26_音韵_03_古棣</p>-齐物书舍
古棣云:“‘奈何萬乘之主,以身輕於天下’,‘主’、‘下’为韵,‘主’入侯部,‘下’入鱼部,江晋三说,此為侯鱼通韵。王力《诗经韵读》无侯鱼通韵例,有侯屋通韵例,或《老子》此文‘下’字...
02413

《老子》04_03_校笺_11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04_03_校笺_11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人能用道以挫情欲之鋭,解事物之紛,莹心鉴而不炫其明,混浊世而不污其真,则道常湛兮,似乎或在也。”
024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