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20_02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刘师培、易顺鼎之说是。帛书甲本正作“訶(简作诃)”,乙帛正作“呵”。通行本作“阿”者,为“訶”的借字(上古二字皆为歌部),“訶”,大声斥责,大声喝叱,非难,责难,责备。《说...
《老子》36_04_校笺_09_高明
高明云:“第四句帛书甲、乙本‘將欲奪之,必固(当为‘古’,为‘姑’之假)予之’,今本‘予’字作‘與’。虽‘與’、‘予’二字义同,兹因前文假‘與’字为‘舉’,此当从帛书作‘予’字为是...
《老子》44_03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是故甚愛必大費’,程无‘是故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46_03_校笺_06_俞樾
俞樾云:“按:河上公本此句之上,有‘罪莫大於可欲’一句。据《韩非子·解老》,则此句当有。惟《韩非子》作‘禍莫大於可欲’,误也。其上文曰:‘夫上侵弱君,而下伤人民者,大罪也;’则本是...
《老子》44_音韵_03_古韵总论
《古韵总论》云:“古人有一句一转韵,而韵在句中者,如《老子》‘名與身孰親’七句,‘我无為而民自化’四句。”
《老子》54_01_校笺_14_水海
水海按:“善建者不拔”,按《韩非子》的解释,即能建立起取舍的准则,而不被外物(玩好之物)所诱惑的,就叫做不拔。韩非认为清静寡欲就能有取舍准则。魏源之说则本于韩非。古棣认为,《老子》...
《老子》55_音韵_03_邓廷桢
邓廷桢云:“螫、據、搏、固、作、嗄为韵。按:‘搏’当作‘搏’,《说文》‘搏’字解云:‘索持也。’《周礼·射人》‘貍首’注云:‘貍善持者也,持即搏也。’《淮南子》曰:‘鳥穷則搏,獸穷...
《老子》65_02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范、罗卷作‘知多’,各本作‘智多’,无‘也’字。卷子成疏、易州‘知’作‘智’,无‘也’字,‘智’字下同。”
《老子》38_06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則攘臂而扔之’,‘扔’,人证反;又音仍,引也,因也。《字林》云:‘就也。’”
《老子》20_音韵_04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又一说,江有诰以‘牢’非韵。谦之按:‘牢’,古音读若釐。江永《古韵标准》平声第十一部曰:‘牢,郎侯切。按牢,古音如此,故《释名》云:留,牢也。《老子》:衆人熙熙,如亯太...
《老子》80_07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,仅存一“民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乙本如此,今从乙本。遂州本“民”作“使人”,谓“使人至老死不相往來”。敦煌辛本、赵至坚本“民”上有“使”字,“死”字无,作“...
《老子》11_01_校笺_09_冯达甫
冯达甫云:“共,向。《论语·为政篇》:‘為政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而众星共之。’朱注:‘共,音拱,亦作拱。共,向也,言众星四面旋绕而归向之也。”
《老子》13_02_校笺_07_俞樾
俞樾云:“河上公本作‘何謂寵辱?辱為下’。注曰:‘辱為下贱。’疑有夺误。当云:‘何謂寵辱若驚?寵為上,辱為下。’河上公作注时上句未夺,亦必有注,当与‘辱為下贱’对文成义,传写者失上...
《老子》42_06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傅奕本作“而王侯以自稱也”,范应元本作“而王侯以自謂也”,敦煌己本作“王侯以自名”。今查怡兰堂与道藏二严本以及河上公本等汉本,皆作“王公”,而不作“王侯”,正与帛书甲、乙本...
《老子》02_02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皆知善之為善’,‘皆’上一有‘天下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07_03_校笺_06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是以聖人效天地之覆载,必均养而无私,故推先與人,百姓欣赖,为下所仰,故身先也。不自矜贵,而外薄其身,天下归仁,则无畏害,故身存也。”
《老子》66_01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善下之’,五注、达真、黄、程、邵‘下’并有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‘萬物歸之而不知主’,河上公、王弼‘之’作‘焉’,‘知’作‘為’。‘可名於大矣’,王弼作‘可名為大’。”
《老子》46_音韵_05_本章韵读
本章韵读:道、道,幽部,郊,宵部,幽宵合韵。欲、足,屋部,得,职部,足、足,屋部,屋职合韵。
《老子》28_11_校笺_10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‘不’,当据《释文》改作‘無’。按:《说文》:‘制,裁也。’裁之本谊,训為制衣。此指聖人统治天下以制百物而言。故‘大制’犹云大治,‘無割’犹云無治。盖無治,则可以使樸散...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母’,如字。”
《老子》41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损掩,乙本如此,今从乙本。傅奕本、范应元本“大”前有“而”字,作“下士聞道,而大笑之”。敦煌唐写本S三九二六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、景龙本、遂州本、赵孟頫本作“下45...
《老子》03_03_校笺_10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道藏王弼本及刘惟永《道德真经集义》引王本经义皆无‘民’字。《御览·皇王部》一《叙皇王》上引亦无‘民’字。顾本成疏:‘心恒虚寂,故言不亂也’,是成亦无‘民’字,譣各本...
《老子》13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同;乙本“龍(简作龙)”作“弄”(為“寵”的假借,上古“弄”、“寵”皆為来纽东部),“梡”作“患”。今从甲本。今诸通行本“龍(简作龙)”作“寵(简作宠)”,“梡”作...
《老子》30_03_校笺_12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‘善者果而已矣’,按:王弼本作‘善有果而已’。河上本‘有’作‘者’,语意均不圆畅,显有脱夺,今据帛书甲、乙本写正。”
《老子》28_07_校笺_04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‘白’,昭明也。‘黑’,暗昧也。‘式’,法〔式〕也。夫能守雌静,則德明昭明,德虽昭明,不以矜物,当如暗昧,自守淳和,能如此,則可以為天下之法式矣。”
《老子》17_04_校笺_07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作‘有不足焉,有不信焉’。王弼作‘信不足焉,有不信焉’,陆希声作‘信不足,有不信焉’。”
《老子》46_03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罪莫大於可欲’,古本如此。‘罪’,过也;‘欲’,贪也。‘可欲’,谓凡可贪之事物也。”
《老子》16_07_校笺_02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知常曰明’,馆本无‘曰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47_音韵_06_本章韵读
本章韵读:户、下,鱼部。牖、道,幽部。者,鱼部;少,宵部,楚音鱼宵通押。知,支部;名、成,耕部,支耕通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