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26_03_校笺_15_水海
水海按:帛书甲本“雖(简作虽)”作“唯”。“唯”与“雖(简作虽)”用法同。连词,表示让步,相当於“雖然”、“即使”。王引之《经传释词》卷八云:“唯,《玉篇》:‘雖(简作虽),词两设...
《老子》27_11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唯知乎大眯”,“唯”,连词,表示让步关系,相当于“雖然”、“纵使”。王引之《经传释词》卷八云:“唯,《玉篇》:‘雖(今简作虽),词两设也。’常语也,字或作‘唯’。...
《老子》49_11_校笺_06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‘孩’,高读為‘閡’,是已。惟谓為闭百姓之耳目,则非。此谓人君自闭其耳目也。《韩非子·定法》云:‘人主以一国目视,故视莫明焉;以一国耳听,故听莫聪焉。’《吕氏春秋·任数...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14_武内义雄
武内义雄云:“贾大隐《述义》云:‘王本或作接,或作隳;’(泷川本栏外所引)据此,则王本作‘接’,而不作‘挫’。景龙碑亦作‘接’。虽然‘挫’、‘接’不通,据范应元集解则王本作‘培’,...
《老子》30_01_校笺_04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景福本无‘者’字,‘强’下有‘於’字。敦煌本‘强’作‘彊’,下亦有‘於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2_07_校笺_08_陈鼓应
陈鼓应云:“‘光’是向外照耀,‘明’是向内透亮。··在认识活动中,要去除私欲与妄見的蔽障,内视本明的智慧,而以明澈的智慧之光,览照外物,当可明察事理。言外之意,还喻着世人好逞聪明,...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言居上势則以喪禮處之’,一作‘言以喪禮處之’。‘處’,上声。”
《老子》55_09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即老”,损掩“物壯”二字,“則”作“即”,古通。乙本作“物□則老”,损掩一“壯”字,今据王弼本校补。宋刊河上公本“則”作“將”,谓“物壯將老”。道藏河上公本、...
《老子》12_06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是以聲人之治也,為腹不□□”。“聖(简作圣)”音假作“聲(简作声)”(上古二字皆為书纽耕部),“腹”后无“而”字,损掩“為目”二字。乙本同此两句,唯“聖”省作“...
《老子》57_06_校笺_09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,‘伎巧’,司马‘伎’作‘利’,御注、楼正作‘技’。按:‘邪’、‘奇’二字通假。《贾子·道术》‘方直不曲谓之正,反正为邪。’《礼记·祭义》‘虽有奇邪而不治者’。‘奇邪...
《老子》34_02_校笺_07_张煦
张煦云:“吕(知常)、苏、葛作‘功成不名有’。”
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寵為下’,纂微作‘寵為上,辱為下’。”
《老子》14_09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强本引成疏经文:‘是无狀之狀,无物之象。’是成无‘謂’字。强本严注:‘无象之象,无所不象。’是严作‘无象之象’。诸本或作‘无象之象’,以与上句‘无形之形’一律,不知...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11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顾本成疏曰:‘柔弱,实智也;剛强,权智也。’是成玄英作‘柔弱勝剛强’。”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19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此以‘魚’喻君,以‘淵’喻道。意謂魚离於水则死,君离於道则败。因近取譬,以言为人君者,不可须臾與道相失也。”
《老子》61_08_校笺_07_高亨
高亨云:“‘夫两者各得其所欲,大者宜為下’,按:‘欲大’当作‘大欲’,转写误倒。夫两者各得其所大欲者宜為下,正总承上文而言,谓大國小國各得其所大欲者俱宜居下也。大國所大欲者兼畜人也...
《老子》62_03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可以市’,李句‘美言者人忧之如市贾售物’。‘尊行可以加於人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并无‘於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5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如此;帛书乙本二处“邦”字作“國(简作国)”。《甲、乙本释文》皆校“以知(zhì,知羲切)”為“以智”。今从甲本。张松如云:“帛书‘治’字讹作‘知’,据今本改。”按:...
《老子》80_音韵_03_本章韵读
本章韵读:用,东部;乘,蒸部,东蒸合韵;用,东部,东蒸合韵。食、服,职部;俗,屋部,屋职合韵;居,鱼部,屋鱼旁对转而合韵。望,明母阳部;聞,明母文部,同声母相押;來,之部,文之通对...
《老子》38_08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忠信之薄’,御注作‘之簿’,下‘不處其薄’亦然。”
《老子》20_音韵_05_高亨
高亨云:“‘泊’、‘兆’为韵,鱼宵通谐也。”古棣云:“采高亨说。‘泊’入鱼部,‘兆’入宵部,鱼宵可以通谐。”按:孔广森、王念孙、汪有诰、章炳麟等鱼部包括铎部。按王力三十部韵,“泊”...
《老子》21_03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芴兮芒兮,中有象兮’,王弼、司马公同古本,别本作‘其中有象’。今從古本。”
《老子》70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同此,帛书乙本无二“甚”字。今从甲本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及诸唐宋人本、诸元明人本皆无二“也”字。
《老子》41_07_校笺_08_焦竑
焦竑云:“‘辱’,古本作‘’。”
《老子》41_09_校笺_10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刘说是。‘悳’、‘眞’形近而误。‘悳’本作‘直’者,亦形近而误也。按:《说文》:‘渝,变污也。’‘若渝’犹十五章言‘若浊’。‘质德若渝’,言朴德之人若污浊也。此句并与上...
《老子》23_音韵_02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言、然皆在元部。又天、地二字,叠句為韵。六同字,句首隔句為韵。”
《老子》25_02_校笺_13_水海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“蕭(简作萧)”,“蕭(简作萧)”:冷清,清静,静。《淮南子·齐俗训》“蕭条者,形之君”,高诱注:“蕭条,深静。”“蕭”则与“寂”义同。“寂”:静,无声音,冷清。...
《老子》43_音韵_05_古棣
古棣云:“益、益、之为韵,之入之部,益入锡部,之锡是邻近韵部,故可谐韵。也、矣,之部,亦入韵,所以还是富韵。”按:也,上古为歌部字,非为之部。古棣误。
《老子》51_03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’,程‘是以’作‘故’,无‘而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04_今译
道犹如器皿内的空间一样,虚空无形,然而它的作用却又是无穷无尽的。它渊深的样子,像似万物的宗祖。钝锉它的锋芒,消除它的怡喜之态,蕴和它的光耀,使它混同于尘迹之中。它幽隐不显现的样子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