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19页

《老子》01_01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道者,自然之理,萬物之所由也。傅奕云:‘大也,通也。’韩康伯云:‘无不通也。’‘可道’者,谓可言也。‘常’者,久也。道一而已,有体用焉,未有不得其体而知其用者也。必先体...
05212

《老子》67_09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今舍其慈,且勇;舍其儉,且廣;舍其後,且先;是谓入死门。’‘舍’,上声。古本。”
04112

《老子》60_05_校笺_08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神不傷人,聖人亦不傷人;聖人不傷人,神亦不傷人,故曰‘两不相傷’也。神聖合道,交歸之(道)也。”
04111

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各本并无‘也’字,惟臧疏及《治要》引同此(傅奕本‘也’字)。馆卷并无‘者’字。易州‘孰’作‘熟’,无‘者’、‘也’二字。寇‘為’作‘謂’,盖刊误。”
03612

《老子》66_05_校笺_08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敦煌辛本无‘聖人’二字。”
04211

《老子》70_06_校笺_10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《左传·襄公三年》:‘被练三千;’疏:‘被,是被覆衣著之名。’此言:是以聖人衣著粗衣,与众混同,懷藏其寳,不以示人也。”
03714

《老子》45_07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敦煌己本作“正”而不作“政”,武内义雄误校云“作政”。张舜徽说经文有“可以”二字,是也。又,“正”,实为标准的意思。黄生《字诂》云:“予考正之為字本训射的,文从一、从止。射...
0516

《老子》81_01_校笺_08_清世祖

清世祖注:“‘信言’,真实之言;‘美言’,华采之言。···信则可从,不必夸美,故信言不美。美言则文饰大过,而不能信矣。”
03512

《老子》47_音韵_01_江有诰

本章江有诰韵读:户、下韵(鱼部)。牖、道韵(幽部)。姚文田增名、成韵。陈柱谓:牖、道、少韵,名、成韵。奚侗谓:遠、尠为韵,行、明、成为韵。按:奚侗“少”作“尟”,“名”作“明”。“...
0517

《老子》58_音韵_04_魏源

魏源云:“‘悶’与‘淳’韵,‘察’与‘缺’韵。”
03411

《老子》25_04_校笺_04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《道德真经集注》(唐明皇、河上公、王弼、王雱注)引王弼注:‘故可以為天地母也。’是古王本‘下’作‘地’,当据改正。今本经注并作‘下’,盖皆经后人所改也。”
0328

《老子》04_04_校笺_11_奚侗

奚侗云:“道不可见,故云‘湛’。《说文》:‘湛,没也。’《小尔雅·广诂》:‘没,无也。’道若可见,故云‘似或存’。十四章:‘无状之状,无物之象;’二十一章:‘忽兮怳兮,其中有象;怳...
0435

《老子》10_08_校笺_01_校勘

此三句,甲本仅残存“生而弗”和“德”四字。《甲本释文》校补为“生而弗有,長而弗宰,是謂玄德”。乙本如此,唯“謂(简作谓)”假作“胃”(上古二字皆為匣纽物部)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為“謂...
0337

《老子》72_今译

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权镇压,那么,可怕的大乱之事就要临头了。不要排挤人民的住所,使他们不得安居;不要压制人民的生存,使他们不得安生。只有(对人民)实行不压制的政策,(人民)才能感受...
04313

《老子》40_04_校笺_03_周立升

周立升云:“老子所说的‘无’,不仅是表示事物的实体性的范畴,而且还是表明事物的辩证性的范畴。所谓辩证性的范畴,就是说,‘无’是对‘有’而言,‘有’是对‘无’而论。没有‘无’也就无所...
05210

《老子》33_05_校笺_05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知万物皆备于我者,则莫富于此也。”
0586
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持而寳之’,范、潘、宋河上、易州、罗卷同此;然河上注曰:‘抱持而保倚’,是河上作‘持而保之’。磻溪、寇、白、张嗣成、二赵作‘保而持之’,彭、吴、馆本、卷子成疏、臧疏作...
0296

《老子》59_03_校笺_04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謂之重’,‘重’,直容反。”
0489

《老子》27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“善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同此句。今从乙本。景龙本无“者”字,“瑕”作“瘕”,“適”作“讁”,謂“善言无瘕讁”。宋刊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御注本、邢玄本、张之...
05413

《老子》64_述评

《老子》在这一章节里谈了一些发展、变化的观点,他又以发展变化的辩证观点作为自己“无为”政治主张的哲学基础,所以有人指出老子这一章是明无为之旨(魏源语)的。 老子指出,“其安也,易持...
0448

《老子》27_08_校笺_03_纪昀

纪昀云:“按《永乐大典》无‘者’字,下同。”
0678

《老子》22_04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為天下式’,陈、清源‘為’上有‘以’字。”
0377
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07_张煦

张煦云:“苏、林、葛‘譽’作‘車’。”水海按:苏本经文作“輿”,其注云:“轮、辐、盖、轸、衡、轭、轂、轊会而为車物,物可数,而車不可數;然后知无有之爲車,所谓无之以爲用者也。”按其...
0549

《老子》08_03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處衆人所惡’,五注无‘人’字。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清源、黄、程、邵‘人’下并有‘之’字。‘故幾於道’,五注、达真、叶句下并有‘矣’字。”
05513
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03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‘益生曰祥’,生不可益,益之则夭也。‘心使氣曰强’,心宜无有,使氣则强。”
0449

《老子》67_音韵_05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大、大,月部;肖、肖,宵部。小,心纽、宵部;细,心纽、脂部,二字纽同押韵。寳、寳,幽部。慈,之部;先,文部;之文合韵。勇,东部;廣,阳部;东阳合韵;長,阳部。勇,东部;廣...
0278

《老子》36_03_校笺_09_高明

高明云:“从帛书经文分析,《韩非子·喻老》所引只前三句,即‘翕之張之’、‘弱之强之’、‘取之與之’,未引第四句‘奪之予之’,马叙伦谓引无‘廢之興之’,不确。‘取之與之’,即《史记·...
04212

《老子》24_04_校笺_02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馆本无‘者’字,‘伐’作‘饒’。《文选·奏弹王源文》注引‘自伐’二句,亦无‘者’字。《庄子·山木篇》引‘大成之人’曰:‘自伐者无功。’《论语义疏》三引李充曰:‘自代者无...
03915

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12_陈柱

陈柱说:“太平之世,安有忠臣;安乐之家,岂有孝子。然则睹忠臣之可贵,必其國家之昏亂矣;睹孝子之可贵,必其家之不和矣。然则知仁義之可贵,则天下必不仁義者矣;是犹鱼知水之可贵,则必已有...
05014

《老子》33_08_校笺_09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《意林》卷一、《群书治要》卷三十引《道德经》‘死而不妄者,壽’,并引河上公注(河上公注谓:‘目不妄视,耳不妄听,口不妄言,则无怨恶于天下,故长壽。’),知河上公所见古本...
031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