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08_张煦
张煦云:“吕‘敝’作‘弊’。”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12_古棣
古棣云:“‘吾’字,各本作‘我’,唯傅奕本、范应元本作‘吾’。按:应作‘吾’。上古‘吾’用于主位,‘我’多用于受位。”水海按:《老子》此处作“我”为是。在上古汉语里“我”可以用作主...
《老子》21_05_校笺_08_张煦
张煦云:“吕‘幽’作‘窈’,无‘冥’下‘兮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草木之生也柔脆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并上有‘萬物’字,无‘之’字;程无‘也’字;苏、叶‘脆’并作‘弱’。”
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‘正’作‘直’。”
《老子》01_05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“恒无欲也”之后四句是承上文言,当于“恒”前有“故”字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傅奕本等本有“故”字,正与帛书乙本同。又“眇”,《说文》云:“一目小也。”《广雅》云:“眇,小也。...
《老子》57_09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“无為”后有“也”字;帛书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马叙伦《老子覈定文》则校“我”为“上”。景龙本无两“而”字,两“民”字皆作“人”,谓“我无為人自化,我好静人自正”。经...
《老子》23_07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者者,同於失”,前“者”字為“失”字之误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者”上一字,原用朱涂过,所改之字已剥落,其原写误字為‘者’,今据乙本改為‘失’字。”帛书乙本同此...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07_武内义雄
武内义雄云:“敦本‘生之柔毳’,景(福)本同敦本,但‘毳’作‘脆’。”
《老子》53_08_校笺_06_陈柱
陈柱云:“句中‘也’字一本无。柱按:有者是也,‘也’字即‘施’字之假字,或‘施’之坏体,即上‘行于大道,唯施是畏’之‘施’;‘非道也哉’,谓盜竽即盗之施者也。”
《老子》40_述评
《老子》这一章讲的是矛盾的双方向其相反方向转化的问题。 “反也者,道之动也。”老子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的运动和变化,都是依循着某些规律的,其中,一个规律就是“反”:事物向相反的方向...
《老子》66_06_校笺_05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敦煌庚本‘争’下有‘也’字,辛本‘不’作‘无’,壬本作‘非以其不争’。”
《老子》21_01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此两句之训解,衆说纷纷,未有确诂。河上公注云:“孔,大也。有大德之人无所不容,能受垢浊,处谦卑也。唯,独也。大德之人不随世俗所行,独從于道也。”唐玄宗注云:“孔,甚也。從,...
《老子》63_05_校笺_04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强本成疏及荣注于此均无注语,是成、荣无此二句。”
《老子》74_01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苏本作‘民不畏死’章,清源、黄、程本并作‘民常不畏死’。”水海按:苏辙注:“政烦刑重,民无所措手足,则常不畏死,虽以死惧之无益也。”苏辙本经文注文有“常”字。
《老子》65_01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馆本作‘古之善為士者,非以明民,將以娱之’。‘道’当作‘天下’,十五章‘古之善为道者’,王‘道’作‘士’,《文子·上仁篇》作‘天下’。譣义彼当作‘道’,此当作‘天下...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王弼无‘者’字,下四句同。古无‘轍’字,《庄子·天地篇》所称‘車軼’亦即‘轍’也,是借字,实应用‘徹’耳。”
《老子》78_05_校笺_06_张煦
张煦云:'吕、葛、苏、赵'故'作'是以',吕、葛无'之'、'云'二字。林、苏、赵无'之言'二字。'
《老子》01_05_校笺_02_水海
水海按:笔者从“无欲”、“有欲”为读派之说。蒋锡昌、张松如、张舜徽三家已对主“常无”、“常有”断逗派之说的大部分根据作了否定分析,笔者补充如下:应当肯定地说,在《老子》书中根本就没...
《老子》03_04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之治’,苏、五注、叶下各有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04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人能如婴儿,知和柔之理,修而不失者,是谓知真常之行也。人能知真常之行,而保精爱氣者,是曰明达。了悟之人知和知常,叹同德之美,后益生使氣,举失道之过。祥者,吉凶之兆,言...
《老子》29_音韵_01_江有诰
本章节江有诰韵读谓:随、吹、羸、墮韵(歌部,吹音磋,羸音罗,墮平声)。
《老子》46_05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吴、明、危(本)‘禍莫大於不知足’在‘咎莫大於欲得’句下。按:顾本成疏:‘罪者,摧也。言为苦之所摧逼也。前境美丽,称可欲之心,故言可欲也。……咎,考责也。欲得之心,略无...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13_劳健
劳健云:“‘食母’二字,范本误从唐玄宗加字,作‘求食於母’。玄宗自注云:‘先无求、於两字,今所加也。’明非古本。范氏失於校正。”又云:“‘食’,音嗣,养也。‘母’谓本也。知养其本,...
《老子》35_01_校笺_03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无‘者’字。‘往’,王也。”
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不胃求□得,有罪以免輿”,前句“謂”假为“胃”,损掩一“以”字;后句“與”假作“輿”(上古二字皆为余纽鱼部)。帛书乙本同此,唯“謂”假作“胃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...
《老子》46_05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刘、朱说是也。据《韩非子》之《解老》、《喻老》和帛书甲本可知,《老子》古本作“憯”。作“甚”者,乃转抄者所假也。从文辞表达角度来说,“憯”比“甚”形象,语之痛切。又,‘咎(...
《老子》74_06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《御览·人事部》无‘夫’、‘者’、‘矣’三字。强本成疏引经文云:‘夫代大匠斲,希有不傷其手’,是成无‘者’、‘矣’二字。又荣注引经文云:‘夫代大匠斲,希不傷其手’,是荣...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15_奚侗
奚侗云:“氣周于身,以盅和为用。心以妄动使之,则强矣。强梁者不得其死。”
《老子》12_02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《治要》、《宋书·谢灵运山居赋自注》、《尚书·五子之歌》正义、《文选·七命》注引并同此(‘田’)。成疏曰:‘言田獵之夫,贪逐禽兽。’则成亦作‘田’。古无田獵专字。馆本‘...
 
        
        