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22页

《老子》41_13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;帛书乙本“褒”作“袋”。帛书《老子乙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道下一字通行本作隱。此作,微残,即褒之异构。褒义为大为盛,严遵《道德指归》释此句云:‘是知道盛无号,德丰无...
0386

《老子》13_07_校笺_08_成玄英

顾本成玄英疏云:“此答前问也。执著我身,不能忘遣,為身愁毒,即為大患。故知貴我身者与貴患不殊也。”
0385
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18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凡物壯极則老,兵强极則敗,故兵之恃强,犹物之用壯,适足以速其衰老。兵恃强則不可全其善勝,兹二事者,是謂不合於道。贤臣明主,知其不合於道,当须早止不为,故云‘不道早已’...
05112

《老子》20_09_校笺_05_劳健

劳健云:“‘如婴兒之未咳’,‘咳’字景龙、开元作‘孩’,傅、范、景福与《释文》并作‘咳’。按:‘孩’即‘咳’的古文。”
04411

《老子》35_04_校笺_10_陶鸿庆

陶鸿庆云:“傅奕本‘出口’作‘出言’,据王注言:‘道之出言,淡然无味;’而二十三章:‘希言自然;’亦云:‘下章言道之出言,淡兮其无味也。’似所见本与傅奕同也。岂‘言’字阙坏为‘口’...
06515

《老子》13_01_校笺_12_苏辙

苏辙云:“古之达人,驚寵如驚辱,知寵之為辱先也,貴身如貴大患,知身之為患本也。是以遗寵而辱不及,忘身而患不至。”
03511

《老子》73_05_校笺_10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天所網罗恢恢甚大,虽踈远,司察人之善惡,无有所失。”
0237

《老子》41_03_校笺_06_俞樾

俞樾云:“今按:王说是也。‘下士聞道,大而笑之’,与上文‘上士聞道,勤而行之’两句相对。傅奕本作‘上士聞道,而勤行之’,‘下士聞道,而大笑之’,盖误移两‘而’字于句首,然下句之有‘...
0385

《老子》49_08_校笺_05_王雱

王雱云:“‘惵惵’者,恐惧之意。··一本作‘歙歙’。‘歙歙’,收敛之意。亦通也。”
03610

《老子》63_04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天下之難事’、‘天下之大事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达真、陈并无‘之’字。”
03612

《老子》62_06_校笺_07_王安石

王安石云:“立天子,置三公,雖有合拱之璧,先乘駟馬,足以迎贤者之来,而不如坐進此道而已。”
02413

《老子》38_07_校笺_04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王注:‘不能无為而贵博施,不能博施而贵正直,不能正直而贵饰敬。’河上注:‘道衰而德化生,德衰而仁爱见,仁衰而分義明,義衰则施禮聘行玉帛。’按《韩非子·解老》云:‘道有积...
04713

《老子》39_03_校笺_04_高明

高明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无‘萬物得一以生’与下文‘萬物无以生將恐滅’二句对文;王弼、河上公及世传诸本皆有此二句。此乃本章经文之一大差异,其中必有一误。河上公本‘其致之’三字之注文云:...
05015
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24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起於未然之时,谓之將欲;定於已然之事,谓之必固。此非圣人將欲也,亦非大道將欲也,气数之升沉,自当如此矣。將欲之机,虽不可知,必固之事,虽不可見;发之於外,用之於事,未有...
0339

《老子》64_12_校笺_06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此戒慎学人,令道心坚固,終始如一,岂有敗乎?”
0409

《老子》17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其貴言也”,当损掩“猶呵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校补为“猶呵”,“呵”当为抄写者时译“兮”而来,应复原为“兮”;乙本作“猷呵其贵言也”,“兮”时译为“呵”,今复原...
0415

《老子》15_06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客’,龙兴观碑次解本作‘容’。‘儼’,矜庄貌。‘儼若客’,不敢僭也。”
05512

《老子》29_音韵_02_邓廷桢

邓廷桢云:“隨、吹、羸、隓為韵,古音皆歌部字也。‘隨’,古音素阿切,《论语》八士之名,‘隨’与‘騧’為韵。‘吹’,古音曲阿切,《诗·箨兮》‘风其吹女’,与‘和’為韵。‘羸’,古音读...
0286

《老子》15_05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陆希声亦无‘兮’字。张守节《史记正义》引作‘猶予若畏四鄰’。”水海按:《史记·吕后本纪》司马贞索隐引经文作“猶兮若畏四鄰”。
04713

《老子》38_述评

《老子》本章的主旨是:崇尚道、德,反对礼、智。吴澄曾谓“贵德而不尚礼”、“体道而不用智”为此章主题。 《老子》本章,“道”是自然无为的道。老子认为,凡是符合“无为”的行为,就符合了...
05212

《老子》53_05_校笺_07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綵’,严、范、磻溪、楼正作‘采”。‘綵’与‘采’同,《说文》‘从糸,采声’,《一切经音义》引《尚书》云:‘吕五綵彰施于五色。’《考工记》云:‘五綵备者,谓之繡。’陈景...
03011

《老子》66_04_校笺_11_吴澄

吴澄云:“言下之,卑屈其言而不尊高。身後之,退却其身而不前进。此聖人谦让盛德,非有心于上人、先人为之。读者不以辞害意可也。”
0519

《老子》50_03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民之生’,纂徽、司马、苏、曹、达真、陈、清源、黄、程并‘民’作‘人’。”
0337

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05_魏稼孙

魏稼孙云:“‘不為主’下‘可名於大’上,御注有‘常无欲,可名於小,萬物歸之不為主’十四字。”
02810

《老子》21_05_校笺_11_陈鼓应

陈鼓应云:“‘精’,最微小的原质。《庄子·秋水篇》:‘夫精,小之微也。’‘小之微’,即是微小中最微小的。严灵峰说:‘精就是Essence;精力。它绝不是一个空洞的东西。’一般的英译本,都...
04913

《老子》13_08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同;乙本“梡”作“患”。今从甲本。傅奕本、范应元本“及”作“苟”,“有”前有“吾”字,“梡”作“患”,傅奕本第二句末有“乎”字,謂“苟吾无身,吾有何患乎”,范应元本...
05115

《老子》15_05_校笺_10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‘猶’、‘豫’谊同。王注:‘四鄰合攻,中央之主猶然不知所趣向者也。’河上注:‘若人犯法,畏四鄰知之也。’王以‘鄰’為鄰国,河以‘鄰’為鄰人。譣义,当以王注為是。‘若畏四...
03512

《老子》52_02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又知其子’,河上作‘復知’,王弼、高翻作‘以知’。”
0258

《老子》20_01_校笺_11_傅山

傅山云:“‘學’本义‘觉’,而學之鄙者无觉。··曰‘吾聊乐尧舜之道’,世儒之所谓學也。病老子者曰‘絶學’,老子之所谓‘絶’者,‘絶河’之絶也。學如江河,絶而过之,不忱没于學也,觉也...
04613

《老子》61_音韵_03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流,幽部;交,宵部,幽宵合韵。牡,幽部;下,鱼部,上古楚音幽鱼押韵。邦、邦、邦、邦,东部。取、取,侯部。人、人,真部。欲,屋部;下,鱼部,屋鱼(旁对转)合韵。
036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