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23页

《老子》58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“禍”作“”,《甲本释文》即校为“禍”。帛书乙本,无“禍,福之所倚”一句,“福,禍之所伏”损掩“禍”一字;《乙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各本作‘禍,福之所倚;福,禍之所伏’...
0436

《老子》57_音韵_01_江有诰
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:貧、昏韵(文部),起、有韵(之部),為、化韵(歌部),静、正韵(耕部),事、富韵(之部),欲、樸韵(侯部)。高本汉谓:諱、器,貧、昏,隔句交错为韵。
06115

《老子》29_音韵_04_古棣

古棣云:“下、者、已為韵,‘下’、‘者’二字皆入鱼部;‘已’入之部,此為之鱼合韵。·.·随、吹、羸(音罗)、墮、奢為韵,五字皆入歌部。”又云:“这里说明一下‘奢’字所属韵部的问题。...
0438

《老子》58_04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“孰知其極”,“其”代禍福相因。“極”,至也。高诱注《淮南子·说林训》“所極一也”,谓“極,至”。王逸注宋玉《九辩》“極明”,谓为“至明”。可知“極”本义为“至”,非为“穷...
0548
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20_水海

水海按:“夫唯···是以···”,古汉语固定格式,由连词性结构“夫唯”和连词“是以”组成。整个格式表示因果关系。“夫唯”(夫惟)用于前一个分句,引出原因来,并表示其唯一性;“是以”...
0455

《老子》69_述评

根据全章节内容观之,《老子》此节,的确是言兵之章。 吕惠卿曾注云:“道之动常在于迫,而能以不争胜。其施之于用兵之际,宜若有所不行者也。而用兵者有言:‘吾不敢为主而为客,不敢进寸而退...
03213

《老子》58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全损,帛书乙本损掩一“其”字,据王弼本校补。遂州碑本“正”作“政”,句末无“也”字,谓“其无政”。傅奕本“也”作“衺”,谓“其无正衺”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孙盛...
04315

《老子》25_04_校笺_05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本作“可以為天地母”。按《老子》之义,“道”之属性,无声无形,无边无际,独一无二,它是“万物之始”,不仅“先天地生”,而且是天地由其所生,故谓“道”“為天地母”(“道”...
03112

《老子》72_02_校笺_14_高明

高明云:“甲本首句‘閘’字,乙本作‘钾’,王本作‘狎’,均当从罗卷与景龙碑等假为‘狭’。朱谦之云:‘蒋锡昌校严本作挟,傅、范本作狎。作狭是也。道藏《宋张太守汇刻四家注》引王弼注:无...
0496

《老子》15_11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濁而情之,餘清”,“情”為“静”之音假(上古二字皆為从纽耕部),“餘(简作馀)”為“徐”之音假(上古二字皆为鱼部)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;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宋刊...
0466

《老子》25_10_校笺_04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按:这四句一般通读作‘王(原作人,今改)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’。读得虽然顺口,含义似忒纡曲,王、地、天、道、自然,五者叠相法,实义云何,终觉不甚明了。莫若李约...
0437

《老子》66_述评

《老子》这一章不是旨在讲所谓“统治术”(即古人所说的“君人南面之术”),而斯旨在讲“善下”、“不争”,能够给人民带来好处,这样人民就不会反抗统治者,当然社会就趋向安定的局面。 老子...
03810

《老子》15_05_校笺_09_高亨

高亨云:“马说是也。趥亦徐行也。《礼记·檀弓》:‘君子盖猶猶尔。’郑注:‘猶猶,疾舒之中。’《荀子·哀公篇》:‘猶然如将可及者。’杨注:‘猶然,舒迟之貌。’皆以‘猶’為‘趥’之例。...
0379

《老子》04_05_校笺_10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‘吾’者,老子自谓。‘其’者,指道而言。《广雅·释言》:‘子,似也。’‘帝’谓上帝。吾不知其誰之似?象帝之先。二语自问自答。此言道不但为萬物之始,又为上帝之祖先。二...
0416
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05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其次畏之,其次侮之’,一无下‘其次’二字。”
0319
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10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磻溪作‘牝常以静勝牡,以静為下’。六朝残卷作‘牝常以静勝其牡,以其静為下’。‘靖’,馆本、卷子成疏作‘彭’,各本作‘静’,下同。张之象‘牡’误作‘牝’。卷子成疏无‘以其...
0376
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19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大國能谦下,則小國附之;小國能谦下,則大國容之。故大國谦下以取人,小國谦下而取於人。”
0408

《老子》39_09_校笺_02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‘竭’并作‘歇’。按:应作‘渴’。”
03515
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11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‘徑’字之下当有‘大’字。四十一章‘大笑之’,王念孙谓当作‘大而笑之’。‘大’与‘迂’同,王以‘迂’义解彼文‘大’字,义虽稍曲,然此文‘徑’、‘大’,‘大’实训‘迂’。...
04610
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15_王安石

王安石云:“盖牝常以静勝牡,以静為下。故静為君,而常处于下,则足以勝牡矣。故曰‘以静勝牡,以静为下’。”
03810
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為巠根,清為趮君”,“重”字损掩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,“輕(简作轻)”假作“巠”(上古二字皆為耕部),“静”假作“清”(上古二字皆為耕部),《甲本释文》皆已校...
04510

《老子》08_05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政善治’,臧疏、易州并同此,馆本作‘正’。”又云:“‘事善能’,馆本作‘事能’。”
05215

《老子》02_音韵_06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相形’,王弼本作‘相較’,‘生’、‘成’、‘形’、‘傾’為韵,《老子》原文必不作‘較’。”
0528
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11_高明

高明云:“乙本‘啓闔’,王本作‘開闔’。按:‘啓’、‘開’二字之别,系因避汉景帝刘启之讳,而改‘啓’为‘開’。”
0298

《老子》01_05_校笺_08_章太炎

章太炎云:“妙有二谊,一为美,《广雅》:‘妙,好也;’一为散,训散者,字本作‘寥’,《说文》:‘寥,细文也。’···然凡‘杪’、‘秒’、‘眇’、‘篎’诸字,皆有小谊;故汉世多言微眇...
04412

《老子》78_04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''莫能知',各本'能'作'不'。'
0275

《老子》54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子孫以祭祀□□”,“祭”为“祭”之误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;“祀”后损掩“不絶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同此句。今从乙本。《韩非子·喻老》此句作“子孫以其...
0336

《老子》20_09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、葛、林、苏‘若’作‘如’。”水海按:林希逸本、苏辙本经文作“若”,而注文作“如”。
0485

《老子》36_02_校笺_04_吴云

吴云云:“河上公本‘將欲弱之’作‘使非弱之’。”
03113

《老子》54_08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“以身觀身”前无“故”字是。上一段是讲修身、修家、修鄉、修邦、修天下的功用问题,本段经文是讲用“以物觀物”的“直觀(直觉)”方法去认识事物的途径问题,两段之间所讲的问题,其...
041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