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217页

《老子》70_05_校笺_12_王卡

王卡云:“‘知我者希,則我者贵’,敦煌唐写本S三九二六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句末有‘矣’字。”
0276

《老子》34_音韵_05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右、有,之部。主,侯部,欲,屋部,侯屋通韵,小,宵部,宵屋合韵。大、大、大,月部。
03814

《老子》26_05_校笺_07_毕沅

毕沅云:“王弼同河上公作‘輕則失臣’。”
0535

《老子》20_16_校笺_12_王昶

王昶云:“至元同开元(作‘寂兮似无所止’)。”
08510

《老子》33_02_校笺_02_石田羊一郎

石田羊一郎云:“‘知’字上当有‘有’字。”水海按:此说非也,纯属妄加。
05714

《老子》28_09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德不貣,復歸於无極”,“德”前“恒”字脱(高明把原文写為“恒德不貣”,有疏忽之处),当补。乙本前句作“恒德不貸”,“貸”為“忒”的假借,后句同此。今诸通行本皆无...
05914

《老子》38_03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上德无為而无不為’,韩非、王誗、王弼、郭云、傅奕同古本。河上公作‘上德无為而无以為’。今从古本。”
0439

《老子》28_04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高明之说甚是。帛书甲本作“知其日,守其辱,為天下浴”,“日”,上古為日纽质部【nǐět】;通行本的“榮(简作荣)”,《广韵》谓“永兵切”,上古当為匣纽耕部【xǐwen】(王力《古...
03311

《老子》07_02_校笺_11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天以气象,故称長;地以形质,故称久。前句标问,此假答云: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,以其覆载万物,長育群材,而皆资禀于妙本,不自矜其生成之功用,以是之故,故能長久。又解云:不...
0467

《老子》28_07_校笺_02_饶宗颐

饶宗颐云:“‘知(其)白,守其黑’,索洞玄本同各本有‘其’字。”
04810

《老子》79_01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''和大怨','怨',纡万反。'
04311

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三句,帛书甲本损掩;帛书乙本“费”作“费(简作费)”。帛书《老子乙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费,通行本作昧。按《说文》:‘费(fèi),目不明也,从目,弗声。’费疑当作费。”费,当是“曹”...
0378

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09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敦煌辛本‘為’下更有‘生’字。”
03513

《老子》32_02_校笺_18_叶秀山

叶秀山云:“太大的东西看不清,太小的东西也看不清,都是‘恍恍惚惚’。‘道’就其‘小’、‘精’、‘微’而言,很像古希腊早期理解的‘灵魂’(Φuxy)。这个‘Φuxy’原初是指人的‘(呼吸)...
04413

《老子》24_07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损掩一“弗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帛书乙本“惡(简作恶)”假作“亞(简作亚)”(上古二字皆为影母铎部,为同音假借)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。想尔本、馆本、遂州本“或”...
03910

《老子》52_02_校笺_02_李道纯

李道纯云:“‘既得其母,以知其子’。或云‘既知其母,復知其子’,二句皆非。”
04811

《老子》64_10_校笺_05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柰卷与敦煌壬本同。严遵‘是以’作‘故’,下二‘故’字作‘則’。又,景龙碑本‘’字乃‘執’字之别构。”
05310

《老子》28_04_校笺_03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此章有后人窜入之语,非尽《老子》原文。《庄子·天下篇》引老聃曰:‘知其雄,守其雌,為天下谿;知其白,守其辱,為天下谷。’此《老子》原文也。盖本以‘雌’对‘雄’,以‘辱’...
05213

《老子》38_03_校笺_05_俞樾

俞樾云:“《韩非子·解老》作‘上德无為而无不為也’。盖古本《老子》如此。今作‘无以為’者,涉下‘上仁’句而误耳。傅奕本正作‘不’。”
05614

《老子》73_05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“網(网)”同“罔”。《广韵·养韵》谓:“罔”同“網”。但“罔”为古字,“網”为今字,《老子》則用“罔”字。作“綱”者,則为“網”的假借(上古二字皆为阳部)。又,“踈(疎)...
03210

《老子》15_12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孰能安以動之,徐生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陈、程‘以’下有‘久’字;司马‘動’作‘久’。”
05115

《老子》33_07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语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甲、乙本。张嗣成本“所”误作“守”,謂“不失其守者,久”。邢玄本“者”作“其”,无“也”,謂“不失其所,其久”。赵孟頫本无“者”字,无“也”字,作“不...
02914
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10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按天文钞河上公本及景龙碑作‘翕’,范应元所见王弼本亦作‘翕’,《韩非子·喻老》引亦同。似王、河两本均作‘翕’,后人改王本为‘偏’或‘歙’,而改河上公本为‘噏’。”
0316

《老子》16_12_校笺_07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惟天为大,唯王则之,其德同天而无不覆,故云‘王乃天’。王德如天,则无为而理,道化乃行,故云‘天乃道’。言守静致虚,歸根復命,其德如此,可以为王。”
03814

《老子》67_14_校笺_05_高亨

高亨云:“按:此二句疑本作‘天將以慈救之,以慈衛之’。盖王本捝上‘以慈’二字,道藏河上本等上‘以慈’二字讹為‘以善’,又误窜‘救之’下也。《广雅·释诂》:‘救,助也。’‘以慈救之’...
0435

《老子》13_01_校笺_03_王纯甫

王纯甫云:“‘貴大患若身’,当云‘貴身若大患’;倒而言之,文之奇也,古语多类如此者。”
04214

《老子》27_11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知’,本或作‘智’。”
0555

《老子》73_02_校笺_08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‘此两者’,谓敢与不敢也。‘或利或害’,活身为利,殺身为害。”
02713

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15_水海

水海按:晁氏依傅奕说从“常善救人”到“故无棄物”四句古本无,独河上公本有之;而奚氏据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《老子》“人无棄人,物无棄物”,云今本脱此二句;蒋氏则谓《老子》原文究竟如何...
0508

《老子》77_07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唯有道者’,古本作‘其唯有道者乎’。”
040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