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30_03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诸本皆无‘故’、‘矣’二字,陆希声有‘故’、无‘矣’。”
《老子》23_07_校笺_06_王弼
王弼注云:“失,累多也。累多則失,故曰‘失’也。行失則与失同体,故曰‘同於失’也。”(此注陶鸿庆云:“此当云:‘失,累也。多則累,故曰失也。行累則与失同体,故曰同於失也。’‘累’,...
《老子》74_05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代司殺者殺,是代大匠斵’,古本。”
《老子》31_09_校笺_04_纪昀
纪昀云:“‘夫樂殺人者,則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’,按:《永乐大典》本无‘夫’字、无‘則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7_03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鎮以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五注、曹、达真、陈、叶、黄、程并‘镇’下有‘之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07_02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边韶《老子铭》曰:‘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,以不自生也。’盖本此文。则边据本无‘其’字。《晋书·纪瞻》及《弘明集》六释慧通《驳顾道士夷夏论》引同此(指傅本‘天地所以能長且久...
《老子》28_04_校笺_05_高亨
高亨云:“按:此文本作‘知其雄,守其雌,為天下谿。為天下谿,常德不離,復歸於婴兒。知其白,守其辱,為天下谷。為天下谷,常德乃足,復歸於樸。’其‘守其黑,為天下式,為天下式,常德不忒...
《老子》54_述评
这一章老子主要讲的是“以物观物”的直观(直觉)认识事物的方法。 “直观”,被老子称做“观”,指直接观察,即所谓“以物观物”者是也。老子认为,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,主要有三项:一曰直观...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03_陈景元
陈景元云:“‘怕’,一本作‘魄’。王弼作‘廓’。”
《老子》81_01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朱谦之说是。陈柱据俞樾误说校为“信者不美,美者不信”,今验之帛书本,皆失校也。又:“信”,真实;“美”,华丽。此“美言”,与“巧言”义通。吴澄云:“言之实者,不饰美;言之美...
《老子》08_05_校笺_05_纪昀
纪昀云:“《永乐大典》作‘政’。‘政’、‘正’古通用。”
《老子》23_04_校笺_07_陈景元
陈景元云:“形之大者,莫过乎天地;气之广者,莫极乎阴阳。阴阳相激,天地交错,尚不能崇朝終日,何况人处天地之间,不似毫末之在马体乎,而敢纵爱欲,任喜怒,趣取速亡,不亦悲乎?”
《老子》07_04_校笺_13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以其无私’,按:陈碧虚曰:‘王弼古本作:不以其无私邪?’王古本与傅本同。广明、庆阳、楼正、高翻、范应元、室町抄本与今王本同。按‘私’作‘尸’非也。《后汉书·方术传》‘...
《老子》64_12_校笺_04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帛书甲本作‘故慎終若始’,下句‘則’后三字损掩;乙本作‘故曰:慎終若始,則无敗事矣’。诸通行本俱作‘慎終如始,則无敗事’,无‘故曰’或‘故’字。今从帛书乙本,著录‘故曰...
《老子》02_03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毕、刘、蒋三人之说甚是。帛书甲、乙本“長短之相刑也”,用“刑”字假“形”字,而不作“較(简作较)”。“刑”、“形”古多通假(上古二字皆为匣纽耕部),银雀山汉墓竹简《孙膑兵法...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數’,色主反。‘譽’,逸注反,毁譽也。”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薛蕙本经文作“劌”,而不作“穢”,其《集解》谓:“劌,姑卫反,割也。”解文也不作“穢”。
《老子》21_02_校笺_06_张煦
张煦云:“开元作‘唯恍唯忽’。赵亦作‘忽’。吕同王弼。”水海按:赵孟頫作“惟恍惟忽”。
《老子》64_05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、乙本全损,《甲、乙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今从《甲、乙本释文》本。敦煌庚本无两“也”字,作“為之於其未有,治之於其未亂”。傅奕本、范应元本“於”作“乎”,无两“也”字,谓“...
《老子》67_08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不敢為天下先,故能為成器长’,‘長’,上声。古本。”
《老子》24_01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跂’,去智切,举踵也。‘跨’,枯化切,越也。立而跂欲高于人也,然岂可久立邪?行而跨欲越于人也,然岂可久行邪?跂也跨也,以譬人之好高争先,所立所行不正,不可以长久也。”
《老子》78_02_校笺_04_陶鸿庆
陶鸿庆云:'王注曰:'以,用也。其,谓水也。言用水之柔弱,无物可以易之也。'是王本'其'上有'以'字,故顺文解之。'
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16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賢’,如‘犹賢乎尒’之‘賢’。夫惟无以厚為其生者,是犹賢於貴其生者矣。秦皇、汉武焚书坑儒,反道败德,恣情纵欲,苦万民以自贵其生,适以輕死。及至末年,招来方术,东游海上...
《老子》75_03_校笺_07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按:‘求生之厚’,当作‘生生之厚’,《文选·魏都赋》‘生生之所常厚’,张载注引《老子》曰:‘人之輕死,以其生生之厚也;’谓通生生之情以自厚也。足证古本原作‘生生’。《淮...
《老子》07_03_校笺_03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《韩诗外传》引‘故《老子》曰:後其身而身先,外其身而身存。’與诸本均同。”
《老子》14_12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高明之说是,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執今之道,以御今之有”。“執”,持,把握。《广韵·缉韵》云:“執,持也。”顾本成玄英疏亦谓:“執,持也。”“御”,治,治理。《玉篇·彳部》:“...
《老子》33_08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宋河上‘忘’作‘亡’。《治要》引作‘妄’。《列子·仲尼篇》注引、《弘明集》六僧绍《正二教论》引并作‘亡’。成疏曰:‘欲明死而不死不壽而壽也;’是成亦作‘亡’。”
《老子》27_05_校笺_11_明太祖
明太祖云:“‘吾’有天下,而守在四夷,民安物阜,君臣同心,军民遂其生而同其志,‘吾’雖无關鍵、繩約而結者,孰能善可開而善可解?所以善閉善結者,皆譬言道养天下之人,则天下之人为‘吾’...
《老子》64_06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豪’字,古本。”
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奚侗曰:‘君子谓卿大夫、士也。说见《礼记·乡饮酒义》注,对下万乘之主言。’按顾本成疏,成作‘君子’,《韩非子·喻老》亦作‘君子’。‘聖人’乃理想之主,应深居简出,以无為...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