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56_03_校笺_03_水海
水海按:许说是。又,“和其光,同其麈”:“和”(hé,户戈切),蕴和;“光”,光芒;“同”,混同,用如使动,“使···混同”;“塵”,麈土、塵垢,引申为塵俗;两“其”字,即“和”、...
《老子》32_音韵_02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臣、賓,真部;名,耕部,均真耕兼收,此为耕部通真部之证。《离骚》亦名、均为韵,奚侗未及此。武内义雄本‘止’作‘之’,云:‘无名有名之两名字韵,其间樸雖小以下三十五字,臣...
《老子》11_03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挻埴以為器’,古本。‘挻’,尸连切,和也。‘埴’,《说文》云‘黏土也’。谓挻和黏土以為器也。”
《老子》56_06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上句前应有“故”字。此两句及下四句,是承上文“知道之士”“塞说”、“閉門”、“和光”、“同塵”、“銼鋭”、“解紛”而言,当有“故”也,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景龙本等本有“故”字...
《老子》33_03_校笺_05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河、王、傅、范本‘人’下均有‘者’字,《周易集解》‘坤’下虞翻引此句亦有‘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07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故凡有形之以為利者,皆无形之以為用也,不特車、器、室然尔。何以验之?吾之身有形也,其中有无形者之以為用也。岂特吾身?凡天地万物皆然也。”
《老子》57_01_校笺_04_毕沅
毕沅云:“‘政’,河上、王弼作‘正’,古二字通用。”
《老子》33_06_校笺_12_肖天石
肖天石云:“《周易》曰:‘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’不息者,强行也,健行也,力行不已,而周行不殆也;不能锲而不舍,生死以之,则其于道也,难成难证;故曰:‘强行者有志。’无志者,常半...
《老子》12_02_校笺_07_高亨
高亨云:“‘發’字疑衍。《说文》:‘狂,狾犬也。’重文作怔。狂本心疾,故字亦从心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三年》:‘幼而狂。’杜注:‘狂,无常也。’盖心失其本能,改其常态,是為狂。‘心狂’...
《老子》57_03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张舜徽说是。因为“吾何以知其然也哉?”乃设问之辞,有引起“下文之答”(吴澄语)的语法功能,所以不必有“以此”句。又,傅奕本、范应元本“何”作“奚”,因“何”、“奚”皆为疑问...
《老子》33_音韵_04_水海
水海按:“知人者,知也;自知者,明也;勝人者,有力也;自勝者,强也。”知【tǐe】、力【lǐek】为韵,明【mian】、强【gǐan】为韵。知【tǐe】,支部;力【lǐek】,职部;职部【ek】和锡...
《老子》12_06_校笺_04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王、傅、范及诸唐本,均无‘之治也’及‘而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7_06_校笺_12_陈鼓应
陈鼓应云:“次解本‘伎’作‘知’,帛书甲本同。”
《老子》34_02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此句各本差异较大,今从帛书本。按帛书本之义。“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”,其主语是上句的“道”。这样,此句之义即為:道使(萬物)功成、使萬事成就,却不命為己有。“成”和“遂”皆為...
《老子》12_今译
缤纷的五彩,使人眼花缭乱,视而不见;纵情地狩猎,使人心荡不羁,神不守舍;珍贵难得的财货,使人行为不轨,杀人越货;盛多杂乱的五味,使人嗅觉迟钝,口味败坏;纷繁的五音,使人听之不敏,惑...
《老子》57_10_校笺_04_纪昀
纪昀云:“按:一本有‘我无情而民自清’句。”水海按:节解云:“谓人无情欲,守一坚固,则精气淳厚不衰耗也。”似节解本有“我无情而民自清”句。王卡谓陈景元本亦有“我无情而民自清”句。
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萬物歸之而不知主’,王弼、司马公同古本。”水海按:今王本作“萬物歸焉而不為主,可名為大”,前句不同於范氏所见王本。譣王弼注:“萬物皆歸之以生,而力使不知其所由。此不為...
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陈景元、李道纯作‘寵為上,辱為下’。陈、李二家俱谬。”
《老子》58_02_校笺_02_焦竑
焦竑云:“‘缺’,残缺也。一作‘’,,失望貌。以其察察,宜无不及,故之望之,而卒失望也。”
《老子》34_07_校笺_09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罗卷作‘是以聖人終(下残阙三字)成其大’。成疏曰:‘体道聖人,忘我存物,静退谦柔,終不為大,只為先物后己,忘物忘大;故為众生之长,独居三界之尊,而成其大。’是成亦作‘是...
《老子》13_07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有大患’,各本句末有‘者’字;两‘我’字,各本作‘吾’。”
《老子》58_05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其无正’,御注作‘正邪’。”
《老子》35_02_校笺_09_陈鼓应
陈鼓应云:“‘太’,同泰,安、宁的意思。古本多作‘泰’;如傅奕本、《释文》、次解本、苏辙本、林希逸本及众多古本‘太’均作‘泰’。”水海按:《经典释文》本释此章文句,不出“泰”字,陈...
《老子》13_09_校笺_12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此句甲、乙本皆作‘故貴為身於為天下’,其义与《老子》‘以身為大患’不合。通行本作‘故貴以身為天下’,傅奕本、河上公本皆作‘貴以身為天下者’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则作‘貴以...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05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劌’,纂微作‘穢’,非。”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談呵其无味也”,“淡”假作“談(简作谈)”(上古二字皆为定纽谈部)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;“呵”为帛书本传抄者时译(或口译)“兮”而成,今当还原为“兮”。乙本作“淡...
《老子》14_01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名’,武征反。‘曰夷’,‘夷’,顾云:‘平也。’钟会云:‘灭也,平也。’”
《老子》58_述评
这一章节老子讲了一些辩证法观点。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,其主要贡献,是他对矛盾统一规律的认识。我们可以把老子的“反也者,道之动也”和“正言若反”视为《道德经》中对立统一思想的一个“总纲...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09_古棣
古棣云:“‘用之不可既’,吴昌莹《经传衍释》:‘既,猶终也。终训为既,则既自可训为终矣。’吴氏从《诗经》、《左传》、《礼记》引七例,此处不备列。训‘既’为‘终’可信。裴学海《古书虚...
《老子》14_04_校笺_06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‘致詰’,甲、乙本皆作‘至計’,傅奕本、通行本皆作‘致詰’。今从傅本。‘至計’、‘致詰’,音近而误。致詰即推问之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