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6页

《老子》56_04_校笺_10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按:此六句皆已见前,疑为复出。‘挫其鋭··’四句,与《上篇》第四章同。乃《上篇》无注,而此皆有注,疑此注亦《上篇》第四章之注也。《文选·魏都赋、运命论》两注皆引《老子》...
0368

《老子》33_01_校笺_0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范‘智’作‘知’。··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注引此两句(包括下句),无‘也’字。”
0247

《老子》11_04_校笺_02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埏,和也。埴,土也。和土以為饮食之器。器中空虚,故得有所盛受。”
05015

《老子》56_07_校笺_09_吕惠卿

吕惠卿云:“不就利,不违害,故不可得而利,不可得而害。”
0385

《老子》33_04_校笺_07_王雱

王雱云:“力可以勝人,不可以勝己。自勝者,克己从‘道’,能专气者。”
02813

《老子》11_音韵_03_黄瑞云

黄瑞云云:“‘器’、‘室’、‘利’,质部,对应句叶韵。”按:器【kYēt】、室【cǐět】、利【lǐēt】,皆為质部;但“當其无有室之用”不當于“有”字处断句(见【2】校笺文),當在“无”...
04315

《老子》57_02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以无事取天下’,达真‘事’作‘爲’。”
04715

《老子》33_07_校笺_07_曹道冲

曹道冲云:“外安其分,内存于道,未有不久者也。”
03310

《老子》12_03_校笺_07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‘難得之貨’,言人身以材器為貨,難得之貨者,则性分所无,求不可得。云不安本分,矫性妄求,既其乖失天然,所以妨伤道行。”
04713

《老子》57_04_校笺_09_古棣

古棣云:“这句话是指人君而言,说执政者的教诫、防禁越多,而民众就越贫困。这个‘民’字不是指奴隶,奴隶是奴隶主的财产,他没有自己的经济,是说不上貧或富的。这里‘民’字,是同执政者相对...
0356

《老子》34_01_校笺_06_王昶

王昶云:“至元作‘大道汎兮’。”
0475

《老子》12_06_校笺_14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《老子》所言‘為腹不為目’,乃就君道而發。君道无為,主于任人而不任智。使天下之人,皆為己用,即所谓以物养己也。如自贤己智,代行臣职,则以物役己矣。腹与目,特取譬而為言耳...
05112

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作“法物”是,从蒋锡昌说。前文已明“忌諱”指禁令(政令)教诫之属,此文若为“法令”,则与前文“忌諱”之“政令”义重;况且,从字源上来说,“盗贼”之义也与货物相连(按:《说文...
03014

《老子》34_03_校笺_08_王昶

王昶云:“‘衣被’,开元、至元作‘愛養’。”
0309

《老子》13_01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此前句是古语,老子引而用之。“龍(简作龙)”,通“寵(简作宠)”(chǒng),《甲本释文》即校為“寵”。《广雅·释言》云:“龍,寵也。”王念孙疏证:“龍、寵声相近,故古人以二...
0565

《老子》57_音韵_02_姚鼐

姚鼐云:“清静為天下正,故以正治國,无二术矣。奇者余也,零余之道,备而不施,以是用兵可也。世以奇谲解之,大谬。正、兵合韵。”
05110

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13_楼宇烈

楼宇烈云:“道无為而无不為,冥冥中主宰一切,所以既可名為小,又可名為大。大者,‘取乎弥纶(充满)而不可极’;小者(微),‘取乎幽微而不可睹’(《老子指略》)。”
0368

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16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陈碧虚谓河上本作‘寵為上,辱為下’,与宋本及《道藏》本又异,可知即同一河本,亦各有不同也。”
04211

《老子》58_02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“察察”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谓“以苛为察”,唐太宗注为“有为苛急”,明太祖谓“苛政也”,释德清云“察察,即俗谓分星擘两,丝毫不饶人之意。”即“严苛”之谊。此两句言:其政严明...
04413

《老子》34_音韵_05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右、有,之部。主,侯部,欲,屋部,侯屋通韵,小,宵部,宵屋合韵。大、大、大,月部。
03714

《老子》13_08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‘苟’作‘及’,无‘乎’字,王弼同。”
02814

《老子》58_06_校笺_03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以正治國,则便復以奇用兵矣。故曰‘正復為奇’。立善以和万邦,则便復有妖之患也。”
04912

《老子》35_03_校笺_04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‘客’,甲、乙本作‘格’,傅奕本、通行本作‘客’。今据改。‘格’实为‘客’之误。”
0496

《老子》13_10_校笺_09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作‘則可以寄天下’、‘則可以託天下’。林、苏、葛作‘則可寄於天下’、‘乃可以託於天下’。赵作‘若可寄天下’、‘若可託天下’。”
0278
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15_高明

高明云:“乙本无‘聖人’二字,今本除严本外,其他皆有之,究属孰是?从前后文义分析,前文则谓:‘正復為奇,善復為妖。人之迷也,其日固久矣。’后边则接‘是以方而不割,廉而不刺,直至不肆...
04215
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11_陈景元

陈景元云:“若夫道之出口淡然无味,所谓‘信言不美’也。清静无为,则民樂其性,故含哺鼓腹而游乎混茫,则不知其所之矣,岂有和悦之声、甘美之味而审听咀嚼哉!?”
04811

《老子》14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如此;乙本“名”作“命”。今从甲本。今诸通行本皆无“而”字,“弗”作“不”,无“名”后“之”字,謂“聽之不聞名曰希”。
0536

《老子》59_01_校笺_10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作‘式’是也。强本荣注:‘莫过以道,用为法式’;是李荣所见本亦作‘式’。‘式’即法式,犹今语规律。《说文》:‘式、法也’;《周书·谥法》:‘式,法也’;《广雅·释诂》:...
0435
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19_古棣

古棣云:“音樂和美食,对于人们很有诱惑力;而讲道的言论,却是淡然无味——这道,眼睛看不見,耳朵聽不見,而用起来,却是不可穷尽的,那作用便是开头所说的天下歸往,从而互不相害,天下太平...
03315

《老子》14_05_校笺_08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故混而為一’,河上公曰:‘混,合也。’按:‘故’疑当读為‘固’,言此三者本合而成一也。”
037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