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01_06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嗷”。张舜徽指出:“《说文》:‘嗷,口也。’(今本误作‘吼也’,兹依段注改。)‘嗷’与‘竅’义同,謂孔穴也。空虚能受,故引申有归趣义。”今存旧本“嗷”多借...
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07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《文子·自然篇》‘无為故能取百川,不求故能得,不行故能至,是以取天下而无事’;即释此章。”
《老子》27_09_校笺_02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《众经音义》二十三引无‘者’字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、《治要》、《后汉书·儒林传》注引‘資’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02_01_校笺_02_邵若愚
邵若愚云:“‘天下皆知美之為美,斯惡已’,‘斯’,此也。‘已’,音以。下同。”
《老子》49_02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“百姓”是奴隶社会宗族制的产物。在先秦奴隶社会中,占统治地位的宗族,概称“百姓”。百言其多,姓指族姓。如《尚书·尧典》“九族既睦,平章百姓”,“百姓”即各个宗族及其贵族首领...
《老子》27_音韵_01_江有诰
本章江有诰韵读謂:迹、謫、策、解韵(支部,謫,音滴;策,初益反;解,音击)。師、資、師、資、迷韵(脂部)。奚侗謂:迹、謫、策、開、解为韵;師、資、師、資、迷为韵。陈柱謂:迹、讁、策...
《老子》02_03_校笺_13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此言有、无,難、易,長、短,高、下,音、聲,前、後之类,皆以相对而存在,且皆相互依赖,彼此转化,含有辩证思想。
《老子》49_07_校笺_05_石田羊一郎
石田羊一郎云:“‘任’本作‘在’,古书‘任’或误‘在’。《淮南子·诠言训》云:‘在智则人与之讼,在力则人与之事。’”
《老子》28_02_校笺_08_高明
高明云:“帛书本与今本勘校,其中主要区别是:帛书甲、乙本‘為天下溪’与‘恒德不離’二句,各重復两次,作‘知其雄,守其雌,為天下溪。為天下溪,恒德不離。恒德不離,復歸於嬰兒。’世传今...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18_毕沅
毕沅云:“两‘不處’河上公作‘弗居’,聚珍板王弼注本作‘功成而弗居’,校云:《永乐大典》无‘而’字,‘弗’作‘不’。沅按: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‘不’。‘不’字為是。”
《老子》49_10_校笺_06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注’,犹聚也,《周礼·兽人》及《獘田》,疏‘注,犹聚也’。‘注其耳目’,即聚其耳目。”
《老子》28_05_校笺_05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(谷)虚而能容,深不可测,人歸之如水之赴谷也。虚而能容,則常久之德,无有不备。”
《老子》03_02_校笺_02_张煦
张煦云:“开元无‘為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0_03_校笺_05_水海
水海按:避讳说非是,河上公本、王弼本已作“人”,而不作“民”字。笔者认为,《老子》古本作“民”而不作“人”,《韩非子·解老》和严遵本作“民”正与帛书甲、乙本相合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等...
《老子》28_09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德不貣,復歸於无極”,“德”前“恒”字脱(高明把原文写為“恒德不貣”,有疏忽之处),当补。乙本前句作“恒德不貸”,“貸”為“忒”的假借,后句同此。今诸通行本皆无...
《老子》03_05_校笺_07_吴澄
吴澄注云:“四‘其’字,皆指民而言。‘虚其心’,使民不知利之可贵,而无盗心也。‘实其腹’,谓民虽不贪于利,然聖人阴使之足食而充实,未尝不资夫貨也。‘弱其志’,谓使民不知名之可尚,而...
《老子》50_07_校笺_07_古棣
古棣云:“应作‘陵行’,但‘陵’字不能解作‘山陵’,而是与‘陸’同义。以‘陵’为‘陸’乃春秋时期长江流域的约定俗成之语。《越绝书·兵法》以‘船军’和‘陵军’对举。‘陵军’即指陸軍。...
《老子》28_11_校笺_10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‘不’,当据《释文》改作‘無’。按:《说文》:‘制,裁也。’裁之本谊,训為制衣。此指聖人统治天下以制百物而言。故‘大制’犹云大治,‘無割’犹云無治。盖無治,则可以使樸散...
《老子》03_音韵_02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王念孙《毛诗群经楚辞古韵谱》‘欲’、‘腹’均入幽部,引《乐记》‘君子乐得其道’二句,道、欲為韵。《诗经·蓼莪》四章,鞫、蓄、育、复、腹為韵。《楚辞·天问》育、腹為韵...
《老子》50_11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前句句末当有“也”字,傅奕本由项羽妾墓本等校勘而来,亦有“也”字。又,《老子》原本后句句末当有“焉”字,《韩非子·解老》所引为战国古本,即有“焉”字。实非后人“...
《老子》29_02_校笺_05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无‘夫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04_02_校笺_09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五九引‘兮’作‘乎’。”
《老子》51_04_校笺_04_水海
水海按:此两句意为:道被尊重,德被珍贵···。两句中的“之”,结构助词,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,使句子失去独立性,而变成主谓词组,做句子的主语部分。
《老子》29_04_校笺_14_水海
水海按:甲本句首无“故”(或“夫”或“凡”),乙本有一字迹不清的改写字,不便断定是何字,故“故物”说、“夫物”说,真是“公、婆皆有理”,但尚无法确定“物”前之字,只好暂从帛书甲本。...
《老子》04_04_校笺_13_水海
水海按:“湛”(zhàn),深邃,深暗不可見之貌。“湛兮”,深暗幽隐的样子,形容道的深隐未形之状。
《老子》51_08_校笺_01_校堪
此句,帛书甲本同;乙本作“是胃玄德”,“謂(简作谓)”作“胃”,为“謂”的假借,或为“謂”之省形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為“謂”。今从甲本。传世诸本皆作“是謂玄德”,同帛书《乙本释文》...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04_彭耜
彭耜云:“‘載’,陆、王弼作‘挫’,河上作‘载’。李‘載’如字。‘隳’,纂微、司马作‘堕’。”
《老子》05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聲人不仁,以百省□□狗”,“聖”假作“聲(简作声)”(上古二字皆为书纽耕部),“姓”借作“省”(上古二字皆为心纽耕部),“為芻”二字损掩;帛书乙本作“聊人不仁,...
《老子》52_03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殁身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‘殁’作‘没’。”
《老子》29_音韵_02_邓廷桢
邓廷桢云:“隨、吹、羸、隓為韵,古音皆歌部字也。‘隨’,古音素阿切,《论语》八士之名,‘隨’与‘騧’為韵。‘吹’,古音曲阿切,《诗·箨兮》‘风其吹女’,与‘和’為韵。‘羸’,古音读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