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107页

《老子》70_05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作‘則我者貴’。”水海按:今道藏王弼本、张之象刊王弼本注云:“唯深,故知之者希也。知我益希,我亦无匹,故曰‘知我者希,則我者貴’也。”此王本则作“則我者貴”。然...
05213

《老子》67_01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作“肖”是。“宵”与“肖”古通,作“笑”则为假借耳(上古“肖”、“笑”皆为心纽宵部)。王安石注云:“夫道之大,则不可以名,故似不肖。”是知王安石本亦作“肖”。下同。 又,关...
04713

《老子》76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前句无“故”字,后句“柔弱”后有“微細”二字(因前文有此二字,此处仍衍);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道藏河上公本、宋刊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景福本、...
03013

《老子》57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前句“奇”,帛书甲、乙本皆假借为“畸”,《甲、乙本释文》皆校改为“奇”,今从《甲、乙本释文》本;后句,甲、乙本皆同。御注本“奇”作“其”,谓“以其用兵,以无事取天下”。严遵...
0427

《老子》20_14_校笺_10_奚侗

奚侗云:“‘昏昏’,诸本作‘若昏’,句法不协,兹从王弼本。《庄子·在宥篇》:‘至道之极,昏昏默默。”
03310
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08_陶绍学

陶绍学云:“以下与上文(指从‘是以聖人常善救人’到章末的经文)不相属,宜退在六十二章‘人之不善,何棄之有’下。”
0417

《老子》60_音韵_05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鮮,元部,神,真部,真元合韵;神、人、人、人,真部,焉,元部,真元合韵。
0568

《老子》46_02_校笺_06_吴澄

吴澄云:“郊者,二国相交之境。无道之世,寇敌日侵,郊外数战,戎馬不得归育於国廐,而生育於郊外也。”
0397

《老子》77_音韵_04_水海

水海按:“天之道,猶張弓者也!高者归之,下者舉之;有餘者損之,不足者益之。故天之道,損有馀而益不足;人之道則不然,損不足而奉有餘。夫孰能有餘而有以取奉於天【下】者?唯有道者乎!”也...
0257

《老子》16_13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没身不殆’,叶无此四字。”
0339

《老子》62_05_校笺_07_丁仲祜

丁仲祜云:“《尚书》:‘立太师、太傅、太保,兹惟三公;’此周之三公也,经意指此。若西汉则以大司馬、大司徒、大司空为三公,东汉以太尉、司徒、司空为三公,与经旨不合。”
05211

《老子》20_11_校笺_13_范应元

范应元注云:“圣人之心,无得无失。衆人皆以伪学为有餘,而我與道合同,实无所得,故獨若失也。”
0566

《老子》53_07_校笺_08_顾炎武

顾炎武云:“‘夸’,古音枯,《老子》‘朝甚除’至‘是謂盗夸’,《说文》:‘夸,从大于声。’又‘湾’、‘刳’、‘絝’字皆从‘夸’得声。杨慎据《韩非子》改《老子》‘盗夸’为‘盗竽’,恐...
04014

《老子》42_09_校笺_02_张煦

张煦云:“‘彊’,吕等作‘强’,葛‘者’作‘之’。”
05212

《老子》70_06_校笺_08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敦煌辛本‘是以’作‘故’。”
04513

《老子》55_03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猛獸’,兕虎之类;‘攫鳥’,鹰鸇之属。‘搏’,击也。”
0338

《老子》18_03_校笺_11_王雱

王雱云:“至德之世,民尽其性,六親非不孝慈,而孝慈以为常,故无孝慈之名。今尚存慈而尊之者,更因六親有不和故也。”
03413

《老子》38_09_校笺_05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《礼记·曲礼》正义引:‘禮者忠信之薄,道德之華,争愚之始。’按所引‘道’下有‘德’字,‘愚’上有‘争’字。窃谓‘愚’尝作‘遇’,即《尚书·盘庚》‘暂遇奸宄’之‘遇’,又...
0326

《老子》59_02_校笺_11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臧疏、易州、馆本、磻溪、柰卷‘惟’作‘唯’。‘是以’,范、吴、臧疏、馆本同此,各本作‘是謂’,‘以’字是。彭、张嗣成、吴、潘‘服’作‘復’,‘復’字是。陆德明作‘復’,...
0248

《老子》67_09_校笺_08_高明

高明云:“范应元本‘捨’字作‘舍’。甲、乙本‘舍’字均借为‘捨’。”
02510
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07_徐梵澄

徐梵澄云:“‘夫唯····’句,据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、《人物志·释争篇》皆作‘故天下莫能與之争’,多‘天下’二字。”
03014

《老子》23_05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河上作‘故從事於道者,道者同於道’,御注、王弼与河上同。”
0348

《老子》49_04_校笺_01_校堪

此句帛书甲本损掩,帛书乙本作“□善也”,损掩一“得”字,今据傅奕本校补。帛书《老子甲乙本释文》皆校作“得”字,严遵本、敦煌唐写作S三九二六号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本、虞世南本、傅奕...
03514

《老子》16_11_校笺_12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能含容应物,乃公正无私,无私则天下歸往,是謂王矣。”
02814
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‘镾’作‘彌’,‘尟’作‘少’。”
0406

《老子》55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之厚□,比於赤子”,前句句首损掩“含德”二字,句末损掩“者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帛书乙本同此二句。今从乙本。傅奕本、范应元本皆同前句。司马光本同此二句。...
0549
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21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故本当作“或陪或墮”。“陪”,增益、增添。《说文》云:“陪,满也。”徐铉注音:“薄回切。”《玉篇·阜部》:“陪,加也,助也,益也。”《左传·僖公三十年》:“焉用亡郑...
0319

《老子》52_04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其兑’,‘兑’,徒外反,《简》云‘言’,河上本作‘鋭’。‘鋭’,自言也。”按:罗振玉云:“‘兑’,《释文》、河上本作‘鋭’。”
03312

《老子》65_06_校笺_04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能知楷式,是謂玄德’,‘楷’,一并作‘稽’;‘能’,一作‘常’。”
0338

《老子》15_10_校笺_13_严灵峰

严灵峰云:“言其虚怀若谷,宽大而能容物也。” 又,以上七句,皆喻“善為道者”之仪态。王弼注云:“凡此诸‘若’,皆言其容象不可得而形名也。”陈景元云:“豫,猶豫也。言有道之士顺从自然...
035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