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187页

《老子》20_03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易氏、蒋氏之说至确,帛书本即作“美與惡,其相去何若”。今通行本“美”作“善”者,乃形近而讹。 又,顾本成玄英疏云:“顺意为美,逆心为惡。违顺既空,美惡安奇(寄)?且唯、阿出...
0288

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10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法物,犹法令。言刑名彰著,法令滋繁···不堪苛虐,逃窜者多,因生滥窃,盗贼斯起。所谓政之愈巧,避之愈密。此一句重释以政。”
0277

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河上、王弼‘此’字下有‘者’字。”
02415

《老子》09_04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‘驕’、‘憍’皆‘歊’之借字。《说文》:‘歊,气上出貌。’今通用‘驕’。‘遺’,借为‘贻’,《说文》‘诒’下曰:‘一曰遣也;’盖即‘贻’字义。《说文》无‘贻’,‘赠...
05012

《老子》20_09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咳’,胡来反,《说文》字本或作‘孩’。”
04514

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10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范、彭、张嗣成、二赵、吴、潘、易州‘民’作‘人’。成疏曰:‘百姓无待教令而自太平。’是成亦作‘民’。伦谓‘人’字,唐避太宗讳改也。‘之令’盖‘之合’之讹,譣义‘合’字是...
03511
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好徑’,‘好’,呼报反;‘徑’,经定反,邪徑。”
03311

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10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强本成疏:‘功成名遂者,谓退身隐行,行自然也;’则成亦作‘功成名遂身退’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正义引作‘功遂而身退’,较王本多一‘而’字,盖系引者自增。”
02611

《老子》14_06_校笺_08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敦煌丙本、强思齐本‘皦’作‘皎’,陆希声本、王真本、焦竑本、周如砥本作‘曒’。按:《后汉书·乐恢传》云:‘恢独暾然不污於法。’注云:‘暾,明也,音公乌反。或从白作皎,音...
02914

《老子》59_02_校笺_06_俞樾

俞樾云:“按《困学记闻》卷十引此文,两‘服’字皆作‘復’,且引司马公、朱文公说,并云‘不远而復’。又曰:‘王弼本作早服,而注云早服常也,亦当为復;’今按《韩非子·解老》曰:‘夫能嗇...
0509

《老子》53_02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王念孙说甚是也。“施”读为“迪”,训“邪”(即指“邪道”),钱大昕则徑直释云:“‘施’,古音斜字。《史记·贾生列传》‘庚子日施兮’,《汉书》作‘斜’。‘斜’、‘邪’音义同也...
0355

《老子》22_04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有“是以”,傅奕本则无。此“是以”是承上句而言,故不可或缺。帛书甲、乙本作“執一”,而《慎子》引及今通行本作“抱一”,暂从帛书本作“執一”。“牧”,治也。高明说...
03112

《老子》38_08_校笺_10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夫’,发语之端。尽己之谓忠,以实之谓信。自失道之后,愈降愈下,人鲜能尽己以实,是忠信之薄也。忠信薄而后约之以禮,使之循规蹈矩,弗叛于道。及其末也,以文灭质,反為亂阶之...
03713

《老子》35_03_校笺_04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‘客’,甲、乙本作‘格’,傅奕本、通行本作‘客’。今据改。‘格’实为‘客’之误。”
0496
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18_王弼

又,王弼注云:“‘沌沌兮’,无所别析,不可为名;‘俗人昭昭’,耀其光也。”释德清云:“然我无知无我,岂真愚人之心也哉?但只浑浑沌沌,不與物辨,如此而已。故‘俗人昭昭’。‘昭昭’,谓...
04915

《老子》12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甲本“爽”作“”,则為“爽”的异体字,甲本释文校為“爽”。乙本同此句,今从乙本。今诸通行本“使”作“令”,无“之”字,谓“五味令人口爽”。
04412

《老子》64_15_校笺_0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以輔’,各本及《文选·鹦鹉赋、鹪鹩赋》注引同此。‘以’字涉上文而衍。‘輔’疑為‘順’字之讹。《贾子·道术篇》‘行歸而過谓之順’,此‘順’字义同。‘恃’亦‘顺’讹。”
0288
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10_王昶

王昶云:“‘沌沌兮’,开元无‘兮’字。”
0365

《老子》72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畏畏,則□□□□矣”,前句损掩“民之不”三字,“威”假作“畏”(上古二字皆为影纽微部);后句损掩“大威將至”四字;《甲本释文》全已校补。帛书乙本二“威”字...
0425

《老子》63_05_校笺_02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遂二本无此二句。”水海按:敦煌庚本,敦煌壬本有此二句,敦煌辛本无此二句。
0385

《老子》20_02_校笺_11_甲本释文

帛书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訶’(hē),乙本作‘呵’,通行本作‘阿’。《说文》‘訶,大言而怒也。’‘唯’为应声,‘訶’为责怒之词,二者相对。”
0348

《老子》44_04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蒋锡昌说有理,但“知足不辱”和“知止不殆”,词谊并非完全相同;二者相通,但后者包括的意义更广、更一般,包括人的一切行止,一切皆“知止”,则无危险矣。又《老子》“知足”、“知...
04314

《老子》05_01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仁者爱之理。谓天地生育,其仁大矣。而不言仁,其于萬物,譬如结芻為狗,以祭祀。···《音辩》云:‘芻狗,束草為狗也。’”
0525
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15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魚脱於淵,则必见失矣。”
02810

《老子》32_01_校笺_10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此章或以‘名’字断句,‘樸雖小’连读;或以‘樸’字断句,‘无名樸’连读,义均未安。王夫之《老子衍》读作‘道,常,无名。’以‘常’與‘道’并列为哲理范畴。蒋锡昌《校诂》则...
0258

《老子》56_09_校笺_03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按:前云‘不可得而貴’,隔句又云:‘故為天下貴’。‘貴’字疑有误。”
0468
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葛、林、赵‘為雌’作‘无雌’。”
03414

《老子》30_今译

以道辅佐君主,不用兵力逞强于天下。用兵这件事很危险,一定会得到报应。军队驻扎过的地方,必会荆棘丛生。善于用兵的将帅,只要取得胜利就罢了,不用武力逞强。胜利了,而不要骄傲;胜利了,而...
0378

《老子》31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同;帛书乙本前句损掩一“君”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,后句同。今从甲本。傅奕本、白文本、宋徽宗本、邵若愚本、林希逸本、董思靖本、王雱本、彭耜本、范应元本、金时雍本、邓...
0549

《老子》48_02_校笺_06_薛蕙

薛蕙云:“為道者贵约,故去健羡,黜聪明,务日有所損。”
047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