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19页

《老子》25_述评

本章节是老子对“道”本体及运动特性、作用等的集中描述。可以说是老子的“道本体论”的重要章节。 曾经做过史官的老子,有记录和观察天象的实际活动;因此,他对于天道和宇宙方面的思考,必然...
0319

《老子》49_01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应从帛书乙本作“聖人恒、无心”。今譣之河上公注:“聖人重改更,贵因循,若自无心。”可知河上公本原来亦作“聖人恒无心”。张舜徽、张松如二人之说是也。但张松如在今译本句时,把“...
04315

《老子》44_01_校笺_03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尚名好高,其身必疏。贪貨无厌,其身必少。”
02615

《老子》16_02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本作‘吾以是觀其復’,王弼本作‘吾以觀復’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‘吾以觀其復也’。”
02910

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07_冯达甫

冯达甫云:“‘誠,全而歸之。’‘誠’字顿。它在回护前文‘聖人執一為天下牧’句,并明结全章主旨。《礼记·中庸》:‘誠者,天之道也;誠之者,人之道也。’朱注:‘誠者,真实无妄之謂,天理...
0509

《老子》71_01_校笺_08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‘知不知,上’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‘知而不知,尚矣’。王本文谊不显,当据《淮南子》为正。”
0366

《老子》72_02_校笺_08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无狭’,王弼作‘无狎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集注本引王弼注云:“‘无狭其所居,无厭其所生’,言威力不可任也。”可知此作“无狭”。而道藏王弼本、张之象刊王弼本引经文则作“无狎...
0409

《老子》30_01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以道佐人主者’,按《治要》引无‘者’字。‘不以兵彊天下’,按‘彊’字,罗卷同,各本作‘强’,下同。臧疏、罗卷及《治要》引‘彊’下并有‘於’字。譣弼注曰:‘尚不可以兵强...
03011

《老子》63_03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圖難乎於其易,為大乎於其细’,古本有‘乎’字。”
0427

《老子》77_09_校笺_07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敦本‘見’作‘示’。”
04914

《老子》33_音韵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《韩非子·喻老》:‘自見之謂明,自勝之謂强。’不见今本,疑即此文‘自知者明,自勝者强’也。···‘自知者明,自勝者强’,‘明’、‘强’为韵,与下文以‘富’、‘志’、‘久...
03911

《老子》21_06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其精甚真’,龙兴观碑次解本无此句。”
04911

《老子》49_08_校笺_09_毕沅元

毕沅元:“河上公作‘怵怵’,王弼作‘歙歙’,苏灵芝书明皇注本作‘惵惵’,陆德明曰:‘一本作惵惵,河上本作惔惔,简文云:河上本作怵怵’;今按河上公作‘怵怵’,与简文所见之本同。古无‘...
0397

《老子》17_04_校笺_04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信不足,有不信’,‘信不’上—有‘故’字,‘足’下一有‘焉’字。”
03715

《老子》56_09_校笺_03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按:前云‘不可得而貴’,隔句又云:‘故為天下貴’。‘貴’字疑有误。”
0468
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皆作“國中有四大”。“國”,《说文·口部》:“國,邦也。从□,从或。”(《广雅·释言》亦言:“國,邦也。”)段玉裁注:“邦、國互训,浑言之也。”又云:“《邑部》...
03411

《老子》14_07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“物”,同“忽”,恍惚不分明貌。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“忽兮怳兮,不可為象兮”,高诱注:“忽,怳,无形貌也。”而“昧”,河上公注為“暗冥”,成玄英疏注為“幽微”,其义即幽暗不明...
0506

《老子》19_今译

杜绝伪圣抛弃诈智,民众反而能获利百倍。杜绝假仁抛弃假义,民众反而能恢复敬老爱幼的天性。杜绝机巧抛弃货利的诱惑,盗贼自然就会绝迹。这三种说法,把它作为法则尚还不够;所以,还要使它有所...
0317

《老子》29_02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古棣之说,甚為雄辩。唯于“非可為者也”后,补“不可執也”一句,今譣之帛书,无此句。
03513

《老子》25_05_校笺_13_许啸天

许啸天云:“因為天道无形,性理玄妙,不可定名。但没有字号,不便称呼,所以假用一个‘道’字為分辩的用處。实在这个‘道’字还不能够包括天道自然之妙,所以说强為之,是勉强用的,我们心中还...
02912

《老子》08_02_校笺_04_王昶

王昶云:“开元、至元作‘又不争处’。”
02611

《老子》38_音韵_03_邓廷桢

邓廷桢云:“‘薄’、‘華’为韵。‘華’古音读若‘荂’,鱼虞部字。‘薄’从溥声,则鱼、虞部之入声也。”
05310

《老子》09_04_校笺_14_水海

水海按:“遺(yí)”,留也。上古余纽微部,音【Kiwei】,《经典释文》谓“以之反”,即今音yí。又云“唯季反”,则今音wèi,即赠、给予之义;然此音义,于经文则不通也。又,“咎(jiù)...
03510

《老子》22_05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馆本‘不自見’句在‘不自是’句下。按:‘是’為‘题’省。《说文》:‘题,显也。’”
03613
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21_清世祖

清世祖云:“‘沌沌兮’,浑然无知。夫人惟自見其长,则若有餘。而圣人则包举万物,而实空洞无物,则超然若遺矣。将谓是愚人之心也欤?何其浑沦无知也。‘昭昭’,矜智巧也,故人見明。”
03215

《老子》60_01_校笺_02_成玄英

成玄英云:“‘烹’,煮也。‘腥’,魚也。河上公作‘鮮’字,亦魚也。言煮小魚挠之刚糜烂,任置即自全,喻理國无为即太平,躁动则荒乱。”按:成玄英本当作“治大國若烹小腥”。然顾本成疏则谓...
0468

《老子》29_02_校笺_08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王注:‘万物以自然為性,故可因而不可為也,可通而不可執也。物有常性而造為之,故必敗也。物有往来而執之,故必失矣。’按:据王注观之,则本文‘不可為也’下当有‘不可執也’一...
05011
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王弼无‘者’字,下四句同。古无‘轍’字,《庄子·天地篇》所称‘車軼’亦即‘轍’也,是借字,实应用‘徹’耳。”
04115

《老子》01_06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嗷”。张舜徽指出:“《说文》:‘嗷,口也。’(今本误作‘吼也’,兹依段注改。)‘嗷’与‘竅’义同,謂孔穴也。空虚能受,故引申有归趣义。”今存旧本“嗷”多借...
0318

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12_徐梵澄

徐梵澄云:“‘誠全歸之’,謂為事业如有所受,受而委曲圆成之,全而歸之于授者。此义即功成身退,不為主、不自示、不自显、不自伐、无矜、不争,皆為之而无以為之道。”
034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