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07_02_校笺_15_高明
高明云:“‘以其不自生’,则谓天地不自私其生。第五十章云:‘生之徒十有三,死之徒十有三,而民生生,动皆之死地十有三,夫何故也?以其生生也。’‘生生’即贵于养生,俗谓贪生怕死,故而死...
《老子》18_03_校笺_10_王弼
王弼注云:“甚美之名,生于大恶,所谓美恶同门。若六親自和,國家自治,则孝慈、忠臣不知其所在矣。鱼相忘于江湖之道,则相濡之德生也。”
《老子》32_02_校笺_15_苏辙
苏辙云:“樸,性也。道常无名,则性亦不可名矣。故其为物,舒之无所不在,而敛之不容毫末,此所以雖小而不可臣也。”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11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‘徑’字之下当有‘大’字。四十一章‘大笑之’,王念孙谓当作‘大而笑之’。‘大’与‘迂’同,王以‘迂’义解彼文‘大’字,义虽稍曲,然此文‘徑’、‘大’,‘大’实训‘迂’。...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08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按:《文子·精诚篇》云:‘惟夜行者能有之,故卻走馬以糞,車轨不接于远方之外。’或以‘車’字连上读,亦可为吴说作证。然《淮南子·览冥训》云:‘故卻走馬以糞,而車轨不接于远...
《老子》20_09_校笺_09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《说文·子部》无‘孩’字,见《口部》‘咳’字下。《广韵》:‘孩,始生小兒;’‘咳,小兒笑;’同音‘户来切’。《类篇》‘孩与咳同,为小兒笑’。‘孩’、‘咳’本一字,傅、...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23_詹剑峰
詹剑峰云:“老子所说的‘弱’、‘柔’、‘柔弱’,都是指新生的东西。因为新生的东西总是幼弱的,总是柔嫩的,所以他以婴兒为例,婴兒的骨是弱的,婴兒的筋是柔的,可是他握起拳头来却是很紧的...
《老子》40_03_校笺_03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、顾欢并作‘天下萬物’,陆希声同傅奕。”
《老子》18_03_校笺_11_王雱
王雱云:“至德之世,民尽其性,六親非不孝慈,而孝慈以为常,故无孝慈之名。今尚存慈而尊之者,更因六親有不和故也。”
《老子》62_09_校笺_07_魏源
魏源云:“此章言道之极貴,欲人知貴而求之也。夫尊行之可加於人,而致使居天子、三公之位,则尊貴孰甚焉?美言可市而至於百朋之锡,不若一言之赠,则實貴孰甚焉。然则古人所以尊貴實貴此道者何...
《老子》74_05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这两句是承上两句的议论,议论“代司殺者”的情况(非自然死亡的情况)。句首当有“夫”字。“夫”,发语词,引起议论,亦起提示下文的作用。马叙伦謂“夫”为衍文,非是。严遵本、傅奕...
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07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御注、景福三本均作‘功成、名遂、身退’,景福本‘道’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0_04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《韩非子·解老》、傅奕本、范应元本并重“生”字,是也。下文“以其生生”即承此句“生生”而言。今帛书本作“而民生生”,正与傅、范、《韩非子》合。或云“有两‘生’字,分属上下句...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15_于省吾
于省吾云:“按‘接’,应读為‘捷’。接、捷乃双声叠韵字。《礼记·内则》:‘接以大牢;’注:‘接读為捷。’《公羊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:‘郑伯接羊;’《左传》、《穀梁传》作‘捷’。《左传...
《老子》05_述评
张松如云:“此章主旨,河上公本题曰‘虚用’,具体来说,还是同前两章相连接,旨在宣扬‘无为’。所用方法,乃是由‘天道’以证‘人道’,由‘自然’推论‘社会’,形似诗的比兴。这在科学上固...
《老子》65_08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馆本、卷子成疏作‘然後乃至大顺’。……吴‘乃’作‘酒’。张嗣成作‘然後乃至於大順’,白作‘然後乃知大順’。……伦谓‘至’字盖注家释‘復’字者,当删。”
《老子》26_03_校笺_15_水海
水海按:帛书甲本“雖(简作虽)”作“唯”。“唯”与“雖(简作虽)”用法同。连词,表示让步,相当於“雖然”、“即使”。王引之《经传释词》卷八云:“唯,《玉篇》:‘雖(简作虽),词两设...
《老子》02_02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“天下”二字,当为衍文。帛书甲、乙本皆无。 又,王弼注云:“美者,人心之所进乐也;惡者,人心之所惡疾也。美惡犹喜怒也,善不善犹是非也。喜怒同根,是非同门,故不可得而偏举也。...
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03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凡物’,‘凡’本作‘夫’。”
《老子》78_03_校笺_06_罗振玉
罗振玉云:''柔之勝剛',景福本'勝'作'能'。敦煌辛本作'故柔勝剛,弱勝强'。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16_宋徽宗
宋徽宗注云:“利器者,國之所以制人。君见赏则人臣用其势,君见罚则人臣乘其威。赏罚者,治之具,且不可示,况治之道乎?圣人所以操利器而不示,非用其强也,盖有妙道焉。能穷海内而无智名,威...
《老子》64_08_校笺_02_成玄英
成玄英云:“河上公本作‘千里’,此言‘百仞’,且七尺曰仞。”水海按:可知成玄英本与帛书甲本同。
《老子》41_10_校笺_04_黄锦煌
黄锦煌云:“夫道蕴涵渊深虚空之本性,以致无所不通,无所终穷,天地万物莫不由此以成;然却不见其形,形既不可见,岂有边角可言?是知道体以配称宇宙间,最大方形之物也。”(《老子思想研究》...
《老子》14_07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不昧’,昧,梅对反。”
《老子》20_09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“咳”(hái),《说文》徐铉注音为“户来切”,上古匣母之部【xe】。《说文·口部》:“咳,小兒笑也。从口,亥声。孩,古文咳,从子。”沈涛《说文古本考》:“‘咳’,《...
《老子》69_01_校笺_05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各本无‘曰’字,今据帛书甲、乙本补。”
《老子》80_音韵_02_水海
水海按:“小邦寡民,使有十百人之器而毋用,使民重死而遠徙。有車舟无所乘之,有甲兵无所陳之,使民復結繩而用之。”用【Aǐwon】,东部;乘【dǐen】,蒸部;用【Aǐwon】,东部。因东部【on...
《老子》23_05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河上作‘故從事於道者,道者同於道’,御注、王弼与河上同。”
《老子》50_11_校笺_06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诸王本皆作‘地’,不作‘也’,刘所据为误本。诸王本惟浙江书局据华亭张氏原本,作‘死也’,‘死也’无义。诸石本、诸写本,均同此石(景龙碑),惟遂州本‘何’作‘其’。范本‘...
《老子》56_01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‘知’,白作‘智’,范同此。《辅行记》三之一引‘者’字作‘則’,无二‘也’字;五之一引但无‘也’字。《理惑论》及《文选·魏都赋》注、《运命论》注引并无二‘也’字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