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5页

《老子》35_音韵_02_江有诰

江有诰云:“‘餌’,仍吏切,按古有上声,当與止部并收。《老子·仁德篇》‘樂與餌’,與止叶。”
0415

《老子》78_02_校笺_05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'敦煌庚本作'无易之'。景福本作'以其无能易之'。'
03013

《老子》65_05_校笺_08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范谓傅、王同古本,则傅、王并作‘知此两者,亦稽式也;知此稽式,是謂玄德’;当据改正。顾本成疏:‘则可為修身之楷模’,是成作‘楷’。强本荣注引经文云:‘知此两者,亦楷式;...
05112

《老子》14_09_校笺_10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欲言无邪,而物由以成;欲言有邪,而不見其形。故曰‘无狀之狀,无物之象’也。”
04614

《老子》77_09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其不欲見賢邪’,‘見’音现。‘賢’,能也。聖人法天之道,為之而不恃,功成而不處,其不欲見能於人也。傥為之而恃,功成而處,以見其能於人,岂天道也哉!”
0408

《老子》10_07_校笺_07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道生万物,德蓄万物,都是以万物為芻狗,顺乎自然,任其自生自長、自息自灭。”
02515

《老子》15_05_校笺_13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四鄰合攻中央之主,猶然不知所趣向者也。上德之人,其端兆不可睹,意趣不可见,亦猶此也。”
0287

《老子》79_01_校笺_07_陈柱

陈柱云:'报怨必当以德,若以怨报怨,必成大怨。尔时虽以德和之,其伤不复,已有餘怨矣。'
0515

《老子》81_04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‘无’作‘不’。吕‘為人’作‘與人’。”
04113

《老子》29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同;乙本“隨(今简作随)”假作“隋”(上古二字皆為邪纽歌部)。今从甲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、陆希声本、强思齐本、杜光庭...
0428

《老子》06_01_校笺_14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作‘谷神’是也。今宋本及道藏河上本皆作‘谷’,不作‘浴’。《列子·天瑞篇》引《黄帝书》:‘谷神不死,是謂玄牝。’庾肩吾诗:‘谈玄止谷神;’庾信诗:‘虚无养谷神;’后汉高...
05014

《老子》42_03_校笺_07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物之生也,既因陰陽和气而得成全,当须負荷陰气,怀抱陽气,爱养冲气,以为柔和,故广成子告黄帝曰,我守其一以抱其和,故我修身···形未尝衰。是知元气冲和,群生所赖。老子举...
0299

《老子》74_音韵_03_水海

水海按:“若民恒且不畏死,奈何以殺愳之也?”死【sǐei】,脂部;之【tǐe】,之部。脂、之為邻韵,可以合韵。上古楚音脂、之读音相近,可相押。顾炎武把脂、之都放在第二部。所以,死、之押...
03611

《老子》44_音韵_06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身、亲,真部。貨、多,歌部。亡、病,阳部。愛、费,物部。藏、亡,阳部。足、辱,屋部。止、殆、以、久,之部。
0427

《老子》03_07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使夫知者不敢為也’,一本无‘敢’字,古本无‘也’字。”
0348

《老子》27_音韵_04_邓廷桢

邓廷桢云:“解,隶蟹部,为支、佳部之上声,讁、策,则支、佳部之入声。《诗经·殷武》:‘勿予祸適,稼穑匪解。’適、解为韵,是其证也。至此章首句‘迹’字,段氏《音韵表》亦隶此部,似亦当...
0328

《老子》74_05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代司殺者殺,是代大匠斵’,古本。”
0376

《老子》63_02_校笺_06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大小多少’,即下文‘天下難事必作於易,大事必作於細’之说,谊非不可解。六十四章‘九层之台,起於累土;千里之行,起於足下’,亦即本此。此谓大由於小,多出於少。《韩非子》...
03210

《老子》28_01_校笺_05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福本亦作‘溪’,景龙本作‘蹊’,敦煌本作‘奚’,下并同。”
0536

《老子》03_05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想尔本作“靈”,当為“虚”字之误,饶宗颐已校改。“虚”、“空”虽可通假,但《老子》原字作“虚”,马叙伦校改為“空”,非是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‘虚其心’,除嗜欲,去煩亂。‘...
0525

《老子》31_09_校笺_08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王本‘夫樂殺人者,則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’,景龙本、敦煌本均无‘人’字,与御注三本均无‘則’字、‘以’字。又与英伦诸本均无‘矣’字。‘得志’,景龙、敦煌二本‘志’均作‘意...
0526
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08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《韩非子·喻老》云:‘处小弱而重自卑,謂損弱勝强也。’是《老子》古本‘柔’当作‘損’,‘强’上无‘剛’字。‘弱’即小弱,‘損’即自卑,言以自卑及小弱勝强也。其作‘柔弱’...
05113

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09_毕沅

毕沅云:“陆希声作‘儽儽兮若不足似无所歸’。”
02914

《老子》81_03_校笺_05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按:帛书‘多’字,当为称美之意,《汉书·爰盎传》:‘诸公闻之皆多盎。’此即‘绿水青山枉自多’之‘多’也。”
0397

《老子》58_音韵_03_江有诰

江有诰《古韵总论》云:“古人有一句首尾为韵者,如《老子》‘禍兮福所倚’二句是也。”
02811

《老子》38_06_校笺_08_高亨

高亨云:“古人攘臂,援其袂而缠以绳,故其本字作纕从系。《说文》:‘絭纕,臂绳也’,是其证。或上卷其袂而不缠绳,《广韵》‘揎袂出臂曰攘’是也。《孟子·尽心篇》:‘冯妇攘臂下车。’《庄...
04811

《老子》33_06_校笺_12_肖天石

肖天石云:“《周易》曰:‘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’不息者,强行也,健行也,力行不已,而周行不殆也;不能锲而不舍,生死以之,则其于道也,难成难证;故曰:‘强行者有志。’无志者,常半...
0478

《老子》80_03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张舜徽说是。敦煌庚本即无两“雖”字,正与帛书本合。又:“輿”,《说文》“車輿也”,《玉篇》“車乘”,即車箱。其义与“車”义通。“轝”,同“輿”。《集韵》谓“輿”,“或作轝”...
0358

《老子》48_04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无為則无不為’,司马温公与古本有‘則’字,陈韶、王弼同古本。”水海按:今见诸王弼本不作“則”,而作“而”。
04711

《老子》20_07_校笺_09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、赵及《北堂书钞》一五四、《玉烛宝典》三引并作‘如登春臺’。”
058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