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73_05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恢恢’,陆:苦回切。”
《老子》29_08_校笺_08_古棣
古棣云:“‘是以聖人去甚、去太、去奢’,各本‘去奢’在‘去太’前。按‘去奢在后為是,‘奢’与‘墮’、‘羸’、‘吹’、‘隨’為韵,五字皆入歌部。如‘去太’在后则失韵。帛书甲本、乙本正...
《老子》33_01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范‘智’作‘知’。··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注引此两句(包括下句),无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5_02_校笺_07_张煦
张煦云:“林作‘毒蟲虺蛇不螫’。”
《老子》41_07_校笺_10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按‘辱’者,《仪礼·士昏礼》注:‘以白造缁曰辱。’即此‘辱’字之义。···盖‘以白造缁’,除去污辱之迹,故曰‘辱’也。”
《老子》34_01_校笺_17_李息斋
李息斋云:“大道汎兮,充满八极,及其用之,如在左右。”
《老子》18_01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不分章,张松如说是。吴澄本此节即连“大上”一节,并未另分章。然而“故”字,此处似非承接连词。《词诠》卷三云:“故,提起连词。”其无義,仅有提起下文之作用,不当“...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19_王卡
王卡云:“‘天之道’,《治要》引与敦煌唐写本P二六三九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无‘之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04_薛蕙
薛蕙云:“‘故能敝不新成’,‘故’一作‘是以’,一作‘是以能敝復成’。‘敝’,缺者。至人之所贵新成者,世俗之所贵,惟不欲盈,故能守其敝缺,而不愿為新成也。”
《老子》44_01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“名”,指名誉。“身”,身体,可引申为生命。“貨(简作货)”,财貨。“多”,训为“重”,可引申为贵重、宝贵、珍贵等义。这两句话的意思是:名声與生命哪个更亲近?生命與财货哪个...
《老子》02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前句同,后句“斯”假作“訾”(上古二字皆为支部,属叠韵假借),“善”下原有钩号,当为断句之误;帛书乙本同此二句。今从乙本。范应元本“皆知”前有“天下”二字,“善”后...
《老子》20_14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臀呵鬻人蔡蔡”,损掩“我獨若”三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“”作“冒”;“兮”字误译为“呵”,今还原;“察察”假作“蔡蔡”(上古“察”和“蔡”皆为月部字),《...
《老子》75_述评
这一章是上一章的姊妹篇,其主旨是反剥削反暴敛。 租税制度,是封建性质的经济剥削形态。它是伴随着封建土地占有制的出现而产生的,它又是伴随着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而逐步被推广的。它产生于春...
《老子》64_12_校笺_04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帛书甲本作‘故慎終若始’,下句‘則’后三字损掩;乙本作‘故曰:慎終若始,則无敗事矣’。诸通行本俱作‘慎終如始,則无敗事’,无‘故曰’或‘故’字。今从帛书乙本,著录‘故曰...
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12_陈柱
陈柱说:“太平之世,安有忠臣;安乐之家,岂有孝子。然则睹忠臣之可贵,必其國家之昏亂矣;睹孝子之可贵,必其家之不和矣。然则知仁義之可贵,则天下必不仁義者矣;是犹鱼知水之可贵,则必已有...
《老子》01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同此;帛书乙本损掩“非恒道也”四字。今从甲本。其他诸本皆无两“也”字,“恒”作“常”,谓“道,可道,非常道”。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》和《道应训》引亦无两“也”字,“恒”...
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09_毕沅
毕沅云:“陆希声作‘儽儽兮若不足似无所歸’。”
《老子》24_02_校笺_07_徐梵澄
徐梵澄云:“‘自视···’两句,通行本颠倒。或作‘自是’。古作‘視’,汉人作‘示’。义同。作‘自視’者是。”
《老子》06_02_校笺_06_宋徽宗
宋徽宗注云:“庄子曰:‘万物有乎生,而莫见其根,有乎出,而莫见其門,而见之者,必圣人已。’故于此名言‘玄牝之門,是謂天地根’。天地者,万物之上下也,物与天地,本无先后,明大道之序,...
《老子》15_08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敦兮其若樸’,按:唐写卷子残本同此。范、宋河上‘樸’并作‘朴’,易州作‘敦若朴’,臧疏作‘敦若樸’,馆本‘敦若撲’。成疏曰:‘敦者淳厚。’则成本亦作‘敦’。按:‘敦’...
《老子》67_10_校笺_05_宋常星
宋常星说:“舍其儉,且廣,即是不儉之廣也。不儉之廣,谓之虚大之廣。”
《老子》20_11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奚氏、于氏之说是也。“遣”(wèi),通“匱”(kuì)。“遺”,上古余纽微部【ǐwei】;“匱”,群纽物部【qíwet】;微部【ei】和物部【et】,主要元音相同,故可对转,微物通韵,...
《老子》27_03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籌策’,御注作‘籌算’。”按:御注作“籌筭”。严氏失校。
《老子》21_09_校笺_07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五九引作‘然’。”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09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按《道德指归论》云:‘不施不予,閔閔缦缦,万民思輓;墨墨偆偆。’‘閔閔’即是‘悶悶’之异文,‘偆偆’即是‘湻湻’之异文。傅奕本作‘閔閔’,‘偆偆’,即本此也。”
《老子》47_04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知’当作‘至’。‘名’,白、张嗣成及《韩非子·喻老》引作‘明’,当从之。然‘名’、‘明’实一字(详余撰《说文解字·六书疏证》)。”
《老子》50_05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查今本《韩非子·解老》,未引此两句,不知范有何据也?罗振玉、蒋锡昌误校景龙本“厚”下有“也”字,张松如又沿其误校。又,帛书甲本后句作“以其生生也”,答言“因为过于看重生道(...
《老子》56_04_校笺_14_古棣
古棣云:“易顺鼎之错,除断言四章王弼无注为失检之外,就是迷信《文选》注,而未加分析。《魏都赋》李善引《老子》是注‘世笃玄同’的,本文与‘塞其兑’等六句无干,自可节引,省此六句。《运...
《老子》60_03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高亨释“非”为“不唯”(义即“不只”、“不但”、“不仅”)之合音,于义为长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以道德居位治天下,则鬼不敢见其精神以犯人也。其鬼非无精神,邪不入正,不能傷自...
《老子》27_08_校笺_10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张嗣成本‘不善’下‘人’字无。按: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下句作‘不善人,善人之資也’,是《淮南子》所见本无二‘者’字,有二‘也’字。王注:‘故不善人,善人之所取也;’似王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