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96页

《老子》52_01_校笺_05_于省吾

于省吾云:“‘天下’,当作‘天地’。‘下’字涉下句‘以為天下母’而讹。此言‘天地有始,以為天下母’。若作‘天下始’,殊為不词。”(于氏并引二十五章作证)张松如云:“按:二十五章云:...
0348

《老子》08_音韵_01_江有诰
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:淵、信韵(真部,“淵”,一均反,“信”平声)。治、能、尤韵(之部,“能”,奴其反,“尤”,音怡)。姚文田谓:淵、仁、信韵,治、能、時、尤韵。邓廷桢同姚韵,并谓:“...
0429

《老子》58_02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缺缺’,河上、馆本、易州作‘垂’旁,俗书也。按:‘缺’,借为映,《说文》曰:‘映,睊也。’映字次眵蔑眼昧之间,盖目有蔽垢不明之义,‘映映’与‘詧詧’对文。”
04614
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或挫’,‘挫’作卧反,搦也;简文:在卧反;河上作‘载’。‘隳’,许规反,毁也。”
0466

《老子》08_02_校笺_05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五十八引无‘善’字。”
04513

《老子》25_01_校笺_08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混然不可得而知,而万物由之以成,故曰‘混成’也。不知其谁之子,故‘先天地生’。”
04911

《老子》04_03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紛’,顾欢作‘忿’。唐易州石刻本亦作‘忿’。”
04014

《老子》52_音韵_03_邓廷桢

邓廷桢云:“事、救為韵。事,為之部之去声;救,為幽部之去声,非韵而以為韵者,犹之《诗经·丝衣》以俅韵、基、牛、鼒也。”
03915

《老子》29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同;乙本作“為之者敗之,執之者失之”,二“者”前皆有“之”字。今从甲本。遂州本“為”后“者”字作“故”,谓“為故敗之,執者失之”。《群书治要》引“失”后“之”作“也...
0295

《老子》66_07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莫能與之争’,叶无‘能’字。”按:马叙伦引彭耜校语谓:“彭耜曰:‘是以天下莫能與之争’,邵‘是’作‘所’,叶无‘能’字。”“是以天下”是彭耜所引经文“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...
04614

《老子》14_13_校笺_05_吴云

吴云云:“‘以知’,傅本作‘能知’,与此石(广明本)同。”水海按:傅奕本作“能知”,与唐广明元年《泰州道德经幢》石碑本作“以知”有别。吴云误校矣。
0377

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19_水海

水海按:“龍(寵)之為下也”则为《老子》原文。王弼、傅奕诸本作“寵為下”,则省去句中助词也。本句的意思是宠荣是下等的。“為”,动词,是;“下”,即卑下之义。“龍(寵)、辱”相辅相成...
0538

《老子》13_02_校笺_10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罗卷本无‘若驚’二字。唐写卷子残本、易州作‘何謂寵辱’。范、彭、臧疏、赵、吴并作‘何謂寵辱’。磻溪及《文选·在怀县作诗》注引作‘何謂寵辱’。成疏曰:‘何者為得寵心驚喜,...
03511

《老子》39_16_校笺_07_洪赜煊

洪赜煊云:“‘琭琭’犹‘録録’,《广雅·释诂》:‘逯逯,众也;’《说文》:‘娽,随从也;’并通用字。王本‘貴物以多而见賤,落落石坚貌,石本賤物,以坚而自貞,是以两不欲也。’《晏子春...
0545
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15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按:《说文》:‘歙,缩鼻也。’有缩义,故與‘張’为对。···歙、翕、噏诸异体,均为通用之字。帛书乙本作‘將欲擒之,必古張之···’甲本‘擒’字讹作‘拾’。‘擒’字当亦‘...
0626
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河上公注为“日祥”(日以长大)、成玄英疏为“多祥”(多贪世利)皆为误解。李道纯不解“祥”义,以“不祥”改训“祥”,更是误甚。他如:训“祥”为“妖祥”、“眚祥”、“祥痒”、“...
0465

《老子》47_02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不窥牖,見天道’,古本‘窥牖’下有‘可以’二字。”
0318

《老子》75_03_校笺_10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按:遂州、彭、范作‘生生’,柰卷、王羲之、赵孟頫作‘求生’,高翻作‘生求’,傅作‘求生生’。严无‘以其’二字,彭、柰卷‘厚’下有‘也’字。按作‘生生之厚’是也。”
0528

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13_顾欢

顾欢云:“此中古也。云去道渐远,封言著相其德,可见親爱生,上则親信于下,下则称譽于上,其功可言,则康歌载路。”
04912

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1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范作‘儽儽兮其若不足似无所歸’。范谓‘王弼同古本’,则今王本作‘儽儽兮若无所歸’者,经后人改易矣。宋河上、磻溪、赵写作‘乘乘兮若无所歸’。河上注曰:‘我乘乘如穷鄙无...
0478

《老子》67_11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如此,唯“其”作“亓”,《甲、乙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御注本“且先”误作“先且”,谓“捨其後,先且”。林志坚本“先”下有“者”字,作“捨後且先者”...
0268

《老子》04_02_校笺_14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‘淵’者,深广莫测之义。‘宗’者,根宗也。大道之本体,涵养萬物而不匮;大道之妙用,冲和萬物而不遗。其理幽深,不可以心思而得;其道隐妙,不能以言议而知。是故物物全彰,头头...
03113

《老子》34_03_校笺_08_王昶

王昶云:“‘衣被’,开元、至元作‘愛養’。”
0459
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故飄風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达真、程无‘故’字。‘驟雨’,‘驟’苏作‘暴’字。”
05212

《老子》44_音韵_03_古韵总论

《古韵总论》云:“古人有一句一转韵,而韵在句中者,如《老子》‘名與身孰親’七句,‘我无為而民自化’四句。”
03712

《老子》38_09_校笺_05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《礼记·曲礼》正义引:‘禮者忠信之薄,道德之華,争愚之始。’按所引‘道’下有‘德’字,‘愚’上有‘争’字。窃谓‘愚’尝作‘遇’,即《尚书·盘庚》‘暂遇奸宄’之‘遇’,又...
0326

《老子》14_08_校笺_12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黄茂材本‘繩繩’下有‘乎’字。按:十六章‘夫物芸芸,各復歸其根’。与此文异谊近。‘繩繩’犹‘芸芸’,谓道生万物,纷纭不绝也。‘不可名’,即一章‘无名,万物之始’之义,王...
05213

《老子》22_03_校笺_05_水海

水海按:今譣帛书甲、乙本,則有“多則惑”句,與战国中期的《慎子》所引本句合,马叙伦说谬也。帛书甲、乙本作“惑”是。“惑”,惑乱,迷惑。《说文·心部》:“惑,乱也。”《玉篇·心部》:...
04215

《老子》33_01_校笺_09_成玄英

顾本成玄英疏云:“‘能知人好恶,是智也。’照达前境鉴人机性、大小、浅深,无不悉知,此是他心智。”
04613

《老子》41_09_校笺_10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刘说是。‘悳’、‘眞’形近而误。‘悳’本作‘直’者,亦形近而误也。按:《说文》:‘渝,变污也。’‘若渝’犹十五章言‘若浊’。‘质德若渝’,言朴德之人若污浊也。此句并与上...
034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