毕沅

《老子》38_06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仍’,王弼作‘扔’。按《说文解字》‘仍,因也’,‘扔’亦因也,夏时有扔氏是此字。”
0536

《老子》70_05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作‘則我者貴’。”水海按:今道藏王弼本、张之象刊王弼本注云:“唯深,故知之者希也。知我益希,我亦无匹,故曰‘知我者希,則我者貴’也。”此王本则作“則我者貴”。然...
05213

《老子》34_02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作‘功成而不名有’,今王弼同河上。”水海按:今凡诸王本作“功成不名有”,无“而”字,同宋刊河上公本,而稍异於道藏河上公本。
0527
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作‘故能蔽不新成’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‘故能弊而不新成’。”
0526

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飢’河上公、王弼诸本皆作‘饑’。按:古饑饉字作‘饑’,飢餓字作‘飢’,此应作‘飢’。”
0527

《老子》26_04_校笺_07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如之何’,河上公、王弼并作‘奈何’。”
0528

《老子》20_11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‘我’上并有‘而’字。”
0525

《老子》15_11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作‘孰能濁以止,静之徐清’。王弼、陆希声作‘孰能濁以静之徐清’。陈景元作‘孰能濁以激,静之徐清’。或说作‘止’者,與下‘久’字為韵,当是也。‘澂’本或作‘澄’,非。...
05113

《老子》46_05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‘憯’作‘大’,李约‘憯’作‘甚’。《说文解字》:‘憯,痛也。’古音‘甚’、‘憯’同。”
05113

《老子》39_04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王侯’,各本作‘侯王’。‘貞’,陆希声作‘正’。”
0516

《老子》54_02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王弼、金时雍‘子孫’下有‘以’字。”
05113

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08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作‘人之所教,我亦教之’。明皇作‘人之所教,我亦義教之’。”水海按:譣今易玄本(御注本)则作“人之所教,亦我義教之”,唐玄宗注本、唐玄宗疏本亦同易玄本。
0519

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《淮南子》无上‘之’字。”
05113

《老子》28_06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樸’,本亦作‘朴’。《玉篇》引作‘璞’,非。”
0516

《老子》23_08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‘得之’上并有‘樂’字。”
05114

《老子》73_05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‘不’作‘勿’。”水海按:譣今道藏河上公本、宋刊河上公本皆作“不”。不知毕沅所据何本。
05015

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08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曰’,河上公作‘日’,王弼作‘不曰以求得’。”
05015

《老子》27_11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知’,本或作‘智’。”
0505

《老子》20_06_校笺_07_毕沅

毕沅云:“古‘亨’、‘烹’同字,汉《刘熊碑》‘子孙亨之’、《张公神碑》‘元享利贞’,并可证。享’、‘饗’亦通。”
0506
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《韩非子·喻老》作‘翕’,與奕同。···按古无‘噏’、‘偏’二字。《说文解字》云:‘歙,缩鼻也。’‘歙’有缩义,故與‘張’为对。顾欢因之亦得閉塞之义矣。‘翕’古文字,少通...
05015

《老子》15_06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作‘儼兮其若客’。王弼作‘儼兮其若容’,非是。‘客’與‘釋’、‘樸’等字為韵也。《论语》‘居不客’,陆德明曰:‘本或作容。’其误與此同。”
05014

《老子》14_06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诸本无‘一者’二字及两‘之’字(包括‘其下不物’句)。‘皦’,或作‘曒’,从日者非也。”
04913

《老子》57_09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靖’,诸本作‘静’,‘天下’诸本亦作‘民’。《庄子》作‘无為而萬物化,渊静而百姓定’。”
0497

《老子》14_10_校笺_07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作‘忽恍’,王弼作‘惚怳’。河上‘忽’是,弼‘怳’是,其‘恍惚’则并非是。奕借‘芒刺’、‘菲芴’之字為之,与《庄子》‘杂乎芒芴之间’字同。”
0497

《老子》20_04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下有‘也’字。”水海按: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“人之所畏,不可不畏也。”
04913

《老子》55_03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猛獸不據,攫鳥不搏’,《谷神子》两句倒转。‘攫’,开元、易州本作‘玃’,非。”
04915

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并无‘也’字。”
04914

《老子》26_03_校笺_07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作‘燕’,易州、开元石刻同河上。”
04910

《老子》64_06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俗本‘豪’作‘毫’、‘衰’作‘抱’,非。”
0496

《老子》65_02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并作‘智多’,无‘也’字。”
049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