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140页

《老子》35_02_校笺_11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‘往而不害,安平泰’,按:‘太’、‘大’古隶互通,本字当作‘泰’,‘泰’、‘太’一字。蒋锡昌引六十六章‘故居上而民弗重也,居前而民弗害也’之文,解此章‘不害’乃万民不害...
09712

《老子》19_04_校笺_13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《周语》:‘以文修之;’韦注:‘文,礼法也。’此‘文’亦為礼法,即指上文‘聖智’、‘仁義’、‘巧利’三者而言。‘此三者以為文不足’,谓以上言三者為礼法,不足以治天下...
0529

《老子》28_今译

知道什么是雄强,却安守于雌柔,犹如处于天下溪水归入的卑低之处。处于天下溪水归入的卑低之处,恒常的自然德性就不会离失。恒常的自然德性不会离失,就能回复到纯朴的婴儿状态。知道什么是荣耀...
03910

《老子》32_02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故本当作“而天下弗敢臣”。因上句谓“樸雖小”,下句意义有转折,所以用转折连词“而”,以與上句的“雖”相应,遂构成转折复句。通行本无“而”字,盖传抄中误遗也。又“弗”...
02810

《老子》04_03_校笺_09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‘挫其鋭’以下四句,已见前文。谭献、马叙伦并谓此为复出衍文,而其实不然也。帛书甲、乙本并有此四句,知原文如此。古人阐明一理,数语不嫌重见。故文句相同者常前后叠出。周秦故...
0458

《老子》14_09_校笺_10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欲言无邪,而物由以成;欲言有邪,而不見其形。故曰‘无狀之狀,无物之象’也。”
04614

《老子》71_01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知不知,尚矣’,范、彭同此,各本‘尚’作‘上’,无‘矣’字。‘尚’,借为‘上’。”
04212

《老子》22_08_校笺_06_吴澄

吴澄注云:“夸其功曰‘伐’,负其長曰‘矜’,長謂能之过人。”水海按:《尚书·大禹谟》云:“汝惟不矜,天下莫與汝争能。汝惟不伐,天下莫與汝争功。”吴氏训“長”为“能之过人”,則本于《...
04413

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15_水海

水海按:晁氏依傅奕说从“常善救人”到“故无棄物”四句古本无,独河上公本有之;而奚氏据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《老子》“人无棄人,物无棄物”,云今本脱此二句;蒋氏则谓《老子》原文究竟如何...
0498

《老子》74_03_校笺_1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在上者既以清静无為化民,如使民而乐生畏死,不犯刑法,而其间或有為异常之事以乱政者,吾得以刑法執而殺之,孰敢為奇?”
0305

《老子》05_今译

天地无所谓偏爱,它把万物当做祀神用的刍狗一般看待,任其自生自灭;圣人也无所谓偏爱,他把百姓当成祭神用的刍狗一样看待,任凭百姓自生自灭。天地之间,就像鼓风皮囊的中空一样啊,空虚却不会...
04712

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11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作‘夫唯无以生為者,是賢於貴生焉’。《文子·十守篇》作‘夫唯无以生為者,即所以得长生’。强本成疏:‘故独不以生為生者’,是成‘為’下有‘生’字。”
0505

《老子》71_03_校笺_08_钱大昕

钱大昕云:“‘夫唯病病,是以不病;聖人不病,以其病病,是以不病。’石本(景龙碑)但云:‘是以聖人不病,以其病病,是以不病。’此类皆远胜他本。”
03510
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09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、河上、王弼无‘於’字,傅奕作‘出於无有,入於无間’。”
0439

《老子》50_10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錯’,音措。”按:范氏注文,释“錯”为“錯置”。
03911

《老子》02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七句,帛书甲本前四句同此;第五句作“意、聲之相和也”,“意”為“音”之假借(二字上古同為影母,属双声假借);第六句作“先後之相隋”,“隋”為“隨(简作随)”之假(上古二字皆为邪纽...
0436

《老子》62_01_校笺_04_范应

范应元云:“‘道者,萬物之奥’,古本如此。‘奥’字,《玉篇》‘深也,内也,主也,藏也’。”
05410

《老子》13_08_校笺_06_王念孙

王念孙云:“‘及’,犹‘若’也。···《老子》曰:‘吾所以有大患者,為吾有身;及吾无身,吾有何患!’言若吾无身也。又曰:‘取天下常以无事,及其有事,不足以取天下;’言若其有事也。‘...
03110

《老子》15_12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安以動之徐生’,御注(即易玄本)作‘安以久動之,徐生’。王弼作‘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’。《永乐大典》作‘孰能安以動之徐生’,无‘久’字。”
0288

《老子》03_05_校笺_03_张煦

张煦云:“《初学记》十七引‘心’下有‘而’字。”
04912

《老子》23_08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同於道者,道亦樂得之’,古本无‘同’、‘樂’二字。下同。”
04515
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06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按:罗《考异》未及此,校罗卷确为‘詳’字,与遂州本同,罗失校。·.·‘益生曰祥’,李道纯作‘益生不祥’。《道德会元序例》云:‘益生不祥,或云日祥,或云曰祥,皆非也。’李...
02910

《老子》57_10_校笺_05_魏源

魏源云:“‘··我无欲而民自樸’,此下傅奕有‘我无情而民自清’句。”按:经训堂刊傅奕本无“我无情而民自清”句。
0415

《老子》78_01_校笺_14_高明

高明云:'严遵、傅奕二本作'天下莫弱於水',乃夺一'柔'字;范本作'天下莫不柔弱於水'而衍一'不'字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'天下之物莫柔弱於水',则衍'之物'二字。此文当从帛书作'天下莫柔弱於...
05215

《老子》31_03_校笺_09_高明

高明云:“今本第二十四章云:‘曰馀食赘行,物或惡之,故有道者不處。’帛书甲、乙本同作‘曰馀食赘行,物或惡之,故有欲者弗居’。今本‘有道者’,帛书两處皆作‘有欲者’。‘有欲’二字与‘...
0376

《老子》22_06_校笺_07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聖人不自見者,因物而見物,因事而見事,故能穷其义理之精微,究其兴亡之征应,上能察于天文,下能察于地理,中能参于人事,古今之变,秩然而明,幽显之机,洞然而見。是谓真見,其...
05513

《老子》26_03_校笺_09_张煦

张煦云:“苏、葛、林、赵‘宴’作‘燕’。”
0429

《老子》34_02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不居’,龙兴观碑次解本作‘不名有’。”水海按:焦竑本经文作“功成不名有”,而《考异》引经文作“功成不居”。
04710

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法令滋章,而盗贼多有’,‘章’,明也。司马迁同古本。”水海按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引作“法令滋章,盗賊多有”,与傅奕本、范应元本基本相合。
02512

《老子》55_01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按语法求之,“之”(指傅本“比”下的)、“也”二字皆可无,而“者”字不可无。这两句是比喻,只能以“含德之厚者(含德深厚的人)”,比喻“赤子”:“含德之厚者”是一个名词性的词...
046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