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141页

《老子》30_01_校笺_12_想尔注

想尔注云:“治国之君务脩道德,忠臣辅佐务在行道。道普德溢,太平至矣。吏民怀慕,则易治矣。不可以兵彊也。兵者非吉器也,道之设形,以威不化,不可专心甘樂也。”
04910
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10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广明、景福、英伦诸本,均无‘故’字。又,馆本‘驟’作‘超’。”
0417

《老子》20_03_校笺_13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此言‘唯’與‘訶’,‘美’與‘惡’,皆对立事物,究竟相去不甚远,以明世俗之所谓顺逆、美惡,未必皆可为准式也。”
04711

《老子》15_10_校笺_13_严灵峰

严灵峰云:“言其虚怀若谷,宽大而能容物也。” 又,以上七句,皆喻“善為道者”之仪态。王弼注云:“凡此诸‘若’,皆言其容象不可得而形名也。”陈景元云:“豫,猶豫也。言有道之士顺从自然...
0356

《老子》81_02_校笺_02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敦煌辛本‘知’作‘智’。”
0449

《老子》55_03_校笺_07_张煦

张煦云:“苏‘鳥’作‘烏’。”
0567

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16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言侯王当屈己以下人,汲汲求贤,不可但欲贵高于人无已时,將恐颠蹙失其位。”
0377

《老子》55_06_校笺_10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《道德真经集注》云:‘弼本嗄作噫;’又引弼曰:‘无争欲之心,故終日出声而不噫也;’是弼本‘嗄’作‘噫’。《释文》出‘不嗄’二字,云:‘一迈反,气逆也,又于介反,而声...
0559

《老子》35_04_校笺_09_东条一堂

东条一堂云:“‘道之出口’,古本、碑本‘口’并作‘言’。弘按此注及二十三章注,俱作‘出言’。《释文》出‘尺类反’,合而稽之,王本经文本作‘出言’明矣。其作‘口’者,盖缺上画也。何晏...
08013

《老子》60_05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“交”,皆也(吴澄注)。“焉”,兼词,同“于之”,相当于今语“在他(民人)”。此“焉”字不能少。此二句言:聖人以道临天下不傷人,一切神鬼敛迹,不敢为患傷人,因此天下相安无事...
0507

《老子》80_03_校笺_09_刘骥

刘骥云:“淡然自守,不相往来,故雖有舟輿无所乘之;恬然自足,不相纷争,故雖有甲兵无所陳之。”
05012

《老子》34_03_校笺_14_水海

水海按:此句,通行本与帛书甲、乙本差异甚大,据考当从帛书甲、乙本。高明云:“王弼作‘衣養萬物’,河上、易玄作‘愛養萬物’,傅、范作‘衣被萬物’,今譣之帛书甲、乙本,既不作‘衣養萬物...
06315

《老子》65_08_校笺_05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东条一堂云:按一本无‘然後’二字。孙鑛《考正》亦云:‘今本无然後二字’。今按:稽康《养生论》注:‘《老子》曰:與物反矣,乃至大顺;’亦无‘然後’二字。”
05514

《老子》35_述评

本章节通过对有声有味的“乐与饵”和无声无味的“大道”的比较,劝导人君要执守“大道”,以使天下和平康泰。《老子》认为,就体而言,“乐与饵”有声、有味、有形;“道”则无声、无味、无形。...
0327

《老子》67_10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六朝残卷‘捨其慈且勇’句,‘捨’字同此;‘捨其儉且廣’句,‘捨’作‘舍’。馆本作‘赦’,无‘其’字。” 又,河上公注云:“舍其儉约,但为奢泰。”
04315

《老子》41_02_校笺_02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中士聞道,治身以长存,治国以太平,欣然而存之。退见财色荣誉,惑于情欲,而复亡之也。”
0425

《老子》20_17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苏、吕、林、葛‘我’上有‘而’字,吕、葛、赵‘且’作‘似’。”
05214

《老子》60_02_校笺_09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又:‘莅’,傅本作‘涖’,毕沅曰:‘古涖字作竦,亦通用位,俗作涖及莅,并非也。’按:‘竦’与‘蒞’义同。‘莅’,《玉篇》:‘力致切,《诗经》云:方叔莅止。莅临也。’‘竦...
0319

《老子》33_03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勝人者,有力’,五注、叶、清源无‘有’字。”
05310

《老子》34_06_校笺_12_明太祖

明太祖云:“聖人善能利济萬物,又不自夸其功,是谓能成其大。”
04813

《老子》30_04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、葛、苏无‘焉’字。”
03813

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08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希言自然’一句,原在下章之首,姚鼐本移属本章,今从之。按:姚读是也。但‘希’疑当作‘常’,形近而讹。常言者,永久不易之言也。言古之所謂‘曲則全’者,非虚言也,乃其实能全...
05211
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21_陈柱

陈柱云:“老子所尚之‘柔弱’,盖謂其能变动者,其所贱之坚强,剛謂其不能变动者耳。”
05015

《老子》10_06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伦案:陆德明曰:‘以知乎,河上本直作智。’是陆所见王弼本作‘能无以知乎’。然弼注曰:‘言至明四達,无迷无惑,能无以為乎,则物化矣;所谓道常无為,侯王若能守,则万物【将】...
04310

《老子》68_01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此二句谓:善帅兵者不逞勇武,不露锋芒,而重用的是谋略;善戰者以戰略勝,不逞武夫之奋怒,所以不会被敵方所激怒。
0375

《老子》65_音韵_01_江有诰
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:國、賊、國、福、式、式、德韵(之部,贼徂力反)。遠、反韵(元部)。邓廷桢谓:賊、福、式、德韵,遠、反韵。奚侗谓:賊、福、式、式、德韵,遠、反、順韵。
03314
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15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不复能以恩仁令物,而赖威权也。不能以正齐民,而以智治国,下知避之,其令不从,故曰‘侮之’也。”
0436

《老子》45_02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大满若盅’,郭云、王弼同古本。”
0328

《老子》71_02_校笺_06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帛书甲本作‘知不知,尚矣;不知不知,病矣’。‘不知不知’当是‘不知而知’之讹。乙本作‘知不知,尚矣;不知知,病矣’。亦有脱夺。必有两‘而’字、两‘矣’字,文义始显。传写...
02514

《老子》14_01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当作“微”,帛书為是。“微”,无形迹之义。《说文》:“微,隐行也。”《小尔雅·广诂》:“微,无也。”又河上公注:“无形曰微。”吴澄注:“微则杳漠无形。”“道”非視觉所能及,...
048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