毕沅
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域中有四大,而王處其一尊’,河上公、王弼句下无‘尊’字,有‘焉’字,‘處’作‘居’;河上公无‘而’字。”水海按:道藏河上公本无“而”字,宋刊河上公本则有此“而”字。
04214

《老子》02_04_校笺_13_毕沅

毕沅云:“两‘不處’河上公作‘弗居’,聚珍板王弼注本作‘功成而弗居’,校云:《永乐大典》无战争及沉重的租税负担等方面,反映了被压迫的人民群众的要求。相反的,无為论也有其消极、保守、...
04813

《老子》67_09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王弼无‘其’字,‘捨’作‘舍’。开元石刻作‘捨’,是。”
0519

《老子》05_04_校笺_07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詘’,河上公作‘屈’,王弼作‘掘’。陆德明曰:‘顾欢作掘’。‘俞’,诸本作‘愈’。按:古无‘愈’字,盖即用‘俞’也。诸本并非。”
02311

《老子》04_03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紛’,顾欢作‘忿’。唐易州石刻本亦作‘忿’。”
04014

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夫惟无以生為貴者,是賢於貴生也’,河上、王弼无上‘貴’字,无‘也’字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‘也’作‘焉’。”
02711

《老子》54_03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《韩非子·解老》、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同傅奕,无‘於’字。”水海按:庄达吉本《淮南子》引无“於”字,汪一鸾本《淮南子》引有“於”字。毕说不确。
04615

《老子》39_13_校笺_07_毕沅

毕沅云:“诸本皆作‘侯王’。‘自謂’下,河上有‘曰’字,‘穀’作‘轂’,”水海按:道藏河上公本作“穀”,敦煌唐写本P二六三九和S三九二六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、宋刊河上公本皆作“轂”...
0476

《老子》80_04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民’,王弼作‘人’,改‘民’为‘人’,皆唐本也。”
02313

《老子》31_01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‘美’并作‘佳’。陈象古无‘者’字。”
0567

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并作‘其次親而譽之’。陆希声作‘其次親之譽之’。”
03015

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一本无‘也’字。”
03615

《老子》15_06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作‘儼兮其若客’。王弼作‘儼兮其若容’,非是。‘客’與‘釋’、‘樸’等字為韵也。《论语》‘居不客’,陆德明曰:‘本或作容。’其误與此同。”
04814

《老子》16_01_校笺_02_毕沅

毕沅云:“俗本有作‘至’者,非也。诸本‘靖’作‘静’。依义‘篤’应作‘竺’。”
04413

《老子》49_04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得’,河上、王弼作‘德’,并无‘矣’字。下同。”水海按:敦煌唐写本S三九二六号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本有“矣”字,而宋刊河上公本无“矣”字。
03313

《老子》15_01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道’,河上公、王弼和‘士’。”
02413

《老子》41_07_校笺_09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黔’,河上公、王弼并作‘辱’。作‘’者,所谓‘以白造缁’是矣。《说文》无‘黔’字。”
05310

《老子》77_03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‘補’作‘與’。”水海按:宋刊河上公本作“與”。今譣河上公注文:“夫抑高舉下,損强益弱,天之道也。”可知河上公本作“益”。敦煌唐写本P二六三九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即...
03712

《老子》09_02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’,诸本并作‘揣’。《说文解字》无‘’字。傅奕本惟此句下有音义云:‘,音揣,量也。’按:‘量’之义即‘揣’字。《左传》所称‘揣高卑’,是或‘散’为‘揣’字古文欤?!又顾...
03110

《老子》59_07_校笺_07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柢’河上公作‘蔕’,《韩非子》作‘深其根,固其柢’,无‘是謂’二字。苏灵芝书亦为‘蔕’。”
03110

《老子》57_06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作‘人多伎巧,奇物滋起’。司马光‘伎’作‘利’。”按:宋刊河上公本作“伎巧”,而道藏河上公本则作“技巧”矣。
02710

《老子》46_05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‘憯’作‘大’,李约‘憯’作‘甚’。《说文解字》:‘憯,痛也。’古音‘甚’、‘憯’同。”
05013

《老子》45_07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无‘知’字,王弼本并无‘以’字,李约、薛致元同王弼,《谷神子》作‘能清能靖為天下正。’”
04310

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07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作‘夫物芸芸,各復歸其根’。王弼亦作‘凡’,馀与河上同。《庄子》作‘萬物云云,各復其根’。《说文解字》有‘物数纷酝’之言,是奕用正字。”
03912

《老子》57_01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政’,河上、王弼作‘正’,古二字通用。”
0338

《老子》39_16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作‘琭琭如玉,落落如石’。王弼作‘琭琭如玉,珞珞如石’。按:古无‘琭’、‘碌’、‘珞’三字。‘珞’,应作‘落’。《广韵》以‘公等録録’为‘娽娽’。《说文》曰:‘娽,...
04314
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08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培’,河上作‘载’,王弼作‘挫’。‘墮’,俗作‘隳’,非。”
05412

《老子》54_02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王弼、金时雍‘子孫’下有‘以’字。”
05113

《老子》20_11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‘我’上并有‘而’字。”
0515

《老子》20_04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下有‘也’字。”水海按: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“人之所畏,不可不畏也。”
048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