毕沅
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王弼同(‘夫惟不争,故天下莫能與之争’),河上作‘夫惟不矜,故天下莫與之争’。考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亦作‘夫惟不争’,恐今河上本非也。”
05314

《老子》41_07_校笺_09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黔’,河上公、王弼并作‘辱’。作‘’者,所谓‘以白造缁’是矣。《说文》无‘黔’字。”
05310
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10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魄’,河上作‘泊’,王弼作‘廓’。今世所传河上本作‘怕’,弼本作‘泊’。按《说文解字》:‘怕,无为也。’是作‘怕’亦通。古无‘廓’字。”
03713

《老子》58_06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傅奕作‘祺’,河上公作‘訞’,王弼作‘妖’。按‘妖’应作‘娱’,古无‘訞’字。”
0295

《老子》13_08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‘苟’作‘及’,无‘乎’字,王弼同。”
02814

《老子》72_01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无‘則’字,王弼无‘矣’字。”按:道藏河上本有“則”字,宋刊河上本則无“則”字。
0345

《老子》41_03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无‘而’字。”
02710

《老子》30_05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陆希声‘驕’作‘憍’。”
0409
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并作‘萬物作焉而不辭’。陆希声及《太平御览》七十六引皆无‘焉’字。”
02514

《老子》25_03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王弼无‘而’字。”
04615

《老子》13_10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本上句作‘則可以寄於天下’,下句作‘若可託天下’。”
04113
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镾’,各本皆作‘彌’,应用‘镾’。‘尟’,古鲜字,诸本皆作‘少’。”
04012

《老子》77_04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明皇无‘而’字。”
0529

《老子》34_01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作‘大道氾兮’,作‘氾’為是。”
0536

《老子》38_06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仍’,王弼作‘扔’。按《说文解字》‘仍,因也’,‘扔’亦因也,夏时有扔氏是此字。”
0516

《老子》51_06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《说文解字》:‘毒,厚也;’《释名》:‘亭,停也;’据之是亭、成、毒、熟声义皆相近。”
0349

《老子》74_05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明皇‘而’作‘夫’,‘是’下有‘謂’字。陈象古‘是’下有‘謂’字。”
0477

《老子》02_04_校笺_13_毕沅

毕沅云:“两‘不處’河上公作‘弗居’,聚珍板王弼注本作‘功成而弗居’,校云:《永乐大典》无战争及沉重的租税负担等方面,反映了被压迫的人民群众的要求。相反的,无為论也有其消极、保守、...
04813

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10_毕沅

毕沅云:“道藏傅奕本‘兵’字误‘共’,今河上本亦误‘共’,非也。王弼作‘兵’,是。”
0295
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08_毕沅

毕沅云:“王弼作‘輿’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同弼。陆德明以为弼本亦作‘譽’。《谷神子》、《指归》又作‘造輿於无輿’。”
0359

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飢’河上公、王弼诸本皆作‘饑’。按:古饑饉字作‘饑’,飢餓字作‘飢’,此应作‘飢’。”
0517

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作‘百姓皆謂我自然’。”
0475

《老子》26_05_校笺_07_毕沅

毕沅云:“王弼同河上公作‘輕則失臣’。”
0475

《老子》20_16_校笺_09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作‘漂兮若无所止’,與陆見本不同。”
0335

《老子》27_03_校笺_07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作‘善計者不用籌策’,王弼无‘者’字。陆希声、吕惠卿‘策’作‘算’。陈象古‘數’作‘計’,‘策’作‘算’。”按:蒋锡昌云:“陈(象古)‘策’作‘筭’。”水海按:河上...
05611

《老子》14_08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王弼本或无‘兮’字。”
03811

《老子》50_11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《谷神子》作‘以无死地’。”
0387

《老子》37_04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王弼本无‘无名之樸’四字。”水海按:陆德明所见王弼本直作“吾將鎮之以无名之樸,夫亦將无欲”,似王弼本不重“吾將鎮之以无名之樸”句。但今王本有“无名之樸”四字。
09710
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窪’字,同王弼,河上作‘窊’,顾欢作‘湾’。《说文》曰:‘窪,也。窊,污衺下也。洿,浊水不流也。一曰窳下也。’三字义并相近。‘敝’,王弼作‘蔽’,河上作‘弊’。”
0238
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《说文解字》无‘呴’字;云:‘嘘,吹也;’‘吹,嘘也;’又云:‘歔,欷也;’‘欨,吹也。’疑‘呴’应作‘欨’,古字‘歔’、‘嘘’应同。”
062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