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弼

《老子》21_04_校笺_06_王弼

十四章王弼注:‘欲言无邪,而物由以成。欲言有邪,而不见其形,故曰无狀之狀,无物之象也。”
03814

《老子》60_04_校笺_12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道洽则神不傷人。神不傷人,则不知神之为神。道洽,则聖人亦不傷人,聖人不傷人,则亦不知聖人之为聖也。犹云非独不知神之为神,亦不知聖人之为聖也。夫恃威网以使物者,治之衰也。...
03314
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11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凡物,輕不能载重,小不能镇大。不行者使行,不动者制动。是以重必為輕根,静必為躁君也。”楼宇烈云:“‘躁’,借為‘趮’,《说文》:‘趮,疾行也。’躁动对静而言。《周易·恒...
0418
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14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利器,利國之器也。唯因物之性,不假刑以理物。器不可睹,而物各得其所,则國之利器也。示人者,任刑也。刑以利國,则失矣。利國之器而立刑以示人,亦必失也。”
03111

《老子》30_05_校笺_10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吾不以師道为尚,不得已而用,何矜驕之有也。”
0518

《老子》70_03_校笺_08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宗,万物之主也;君,万事之主也。”
04211

《老子》21_05_校笺_14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窈冥,深远之叹。深远不可得而見,然而万物由之。不可得見,以定其真,故曰‘窈兮冥兮,其中有精’也。”
0439

《老子》60_01_校笺_14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不扰也。躁则多害,静则全真。故其國弥大,而其主弥静。然后乃能广得众心矣。”
0495

《老子》54_02_校笺_11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固其根,而后营其末,故不拔也。不贪于多,齐其所能,故不脱也。子孫传此道,以祭祀则不輟也。”
03813

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13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‘明道若昧’,光而不耀。‘進道若退’,后其身而身先,外其身而身存。‘夷道若纇’,纇,纳也。大夷之道,因物之性,不执平以割物。其平不见,乃更反若纇纳也。”按:“纳”,深窪...
05212

《老子》28_01_校笺_15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雄,先之属;雌,后之属也。知為天下之先者必后也。是以聖人后其身而身先也。谿不求物,而物自歸之。”
0328

《老子》38_08_校笺_08_王弼

王弼注:“夫禮也,所始首于忠信不笃,通简不阳,责备于表,机微争制。夫仁義发于内,為之犹伪,况务外饰而可久乎!故:夫禮者,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。”
0369

《老子》16_13_校笺_07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穷極虚无,得道之常,则乃至於不穷極也。无之为物,水火不能害,金石不能残。用之於心,则虎兕无所投其爪角,兵戈无所容其锋刃,何危殆之有乎!”
0327

《老子》33_01_校笺_08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知人者,智而已矣;未若自知者,超智之上也。”
04515

《老子》77_07_校笺_08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言谁能處盈而全虚,損有以補无,和光同尘,荡而均者?唯有道者也。”
0485

《老子》01_06_校笺_10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‘徼’,归终也。凡有之为利,必以无为用;欲之所本,适道而后济。故常有欲,可以觀其终物之徼也。” 又,焦竑云:“‘徼’,读如边徼之‘徼’,言物之尽处也。《晏子》曰:‘徼也...
0467

《老子》44_03_校笺_09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甚愛,不與物通;多藏,不與物散。求之者多,攻之者众,为物所病,故‘大费’、‘厚亡’也。”
0518

《老子》55_04_校笺_08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以柔弱之故,故握(笔者按:手握物之意)能坚固(笔者按:张之象本王注‘坚固’作‘周固’,今据《道藏集注》本王注改正)。”
05612

《老子》28_08_校笺_11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忒,差也。”
0296
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14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无在於一,而求之於众也。道视之不可見,听之不可闻,搏之不可得。如其知之,不须出户;若其不知,出愈遠愈迷也。”
05515

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15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太上,謂大人也。大人在上,故曰‘太上‘。大人在上,居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,万物作焉而不为始,故下知有之而已。言从上也。”
0236

《老子》25_01_校笺_08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混然不可得而知,而万物由之以成,故曰‘混成’也。不知其谁之子,故‘先天地生’。”
04911

《老子》11_06_校笺_08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木(車)、埴、壁所以成三者,而皆以‘无’為用也。言‘无’者,有之所以為利,皆赖无以為用也。”
0417

《老子》39_06_校笺_06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用一以致清耳,非用清以清也。守一则清不失,用清则恐裂也。故為功之母不可舍也。是以皆无用其功,恐丧其本也。”
03213

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10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气无所不入,水无所不经。”
03511

《老子》25_08_校笺_12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天地之性人為贵,而王是人之主也,虽不职大,亦复為大,与三(指‘道’、‘天’、‘地’)匹,故曰‘王亦大’也。”
0326

《老子》18_01_校笺_10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失无为之事,更以施慧立善,道进物也。”
04011

《老子》23_05_校笺_10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從事,谓举动從事於道者也。道以无形无為成济万物,故從事於道者以无為為君,不言為教,緜緜若存,而物得其真。与道同体,故曰‘同於道’。”
04415
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13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言道之深大。人聞道之言,乃更不如樂與餌,应时感悦人心也。樂與餌则能令過客止,而道之出言,淡然无味。視之不足見,则不足以悦其目;聽之不足聞,则不足以娱其耳。若无所中然,乃...
05510

《老子》16_02_校笺_12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动作生长。以虚静觀其反復。凡有起於虚,动起於静,故萬物虽並动作,卒復歸於虚静,是物之極篤也。”
048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