严可均

《老子》77_09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斯不見賢’,各本作‘其不欲見賢’,高翻句末有‘邪’字。”
03415

《老子》31_10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故吉事尚左’,各本无‘故’字。”
02814

《老子》57_03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知其然’,河上、王弼、高翻‘然’下有‘哉’字。”
03814

《老子》38_10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河上作‘處其厚不居其薄,處其實不居其華’。”(按:指宋刊河上公本)毕沅云:“王符《潛夫论·释难》作‘不居其薄’,与王弼本同。朱穆《崇厚论》引上二句作‘處’,下二句作‘居...
04215

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、河上作‘親之譽之’。”
0479
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河上无‘能’字。”
04814
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用不可既’,御注、河上作‘用之不可既’,王弼作‘用之不足既’。”
0516

《老子》42_05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不轂’,御注、王弼作‘不穀’。”
04510

《老子》48_03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又損之’,河上、王弼无‘之’字。”按:宋刊河上公本“又損”后无“之”字,而敦煌唐写本P二六三九号、S三九二六号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“又損”后有“之”字。
03610

《老子》75_02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上有為’,河上、王弼、高翻作‘上之有為’。”
0949

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河上、王弼‘此’字下有‘者’字。”
02615

《老子》76_05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故堅强處下’,各本作‘强大處下’,无‘故’字。”
0469

《老子》77_05_校笺_02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人道’,各本作‘人之道’;‘損不足’,各本‘足’下有‘以’字。”
05110

《老子》53_06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厭飲食’,御注作‘猒’,高翻作‘’。”
04714

《老子》25_02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王弼作‘宗寞’,河上、今王弼作‘寂兮寥兮’。”
03911

《老子》24_07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物或有惡之’,各本无‘有’字。‘故有道不處’,御注、王弼‘道’下有‘者’字,河上有‘者’字,句末有‘也’字。”
0529
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持而寳之’,御注作‘保而持之’,高翿同。”
0548

《老子》39_12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高以下為基’,御注脱‘为’字。”
04614

《老子》55_06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高翿‘而’下有‘嗌’字。”
03115

《老子》15_09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作‘曠若谷,渾若濁’,河上作‘曠兮其若谷,渾兮其若濁’,王弼与河上同,‘渾’字作‘混’。”
0286

《老子》05_03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橐蘥’,御注作‘橐籥’,河上、王弼末有‘乎’字。”
0408

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02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故成全’,各本作‘誠全’,无‘故’字。”
03714

《老子》12_音韵_08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阳、东声近,故阳可通东。《烈文》:公、疆、邦、功协韵;《老子》:聾、盲、爽、狂协韵;《卜居》:长、明、通协韵。此东、阳通也。”(《说文声类·下篇阳类》)
03610

《老子》03_07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使知者’各本‘使’下有‘夫’字。‘不敢為’,各本句下有‘為无為’三字。”
04712
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國有’,各本作‘國之’。‘可示’,各本作‘可以示’。”
02612

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不日求以得’,河上、王弼‘求’字在‘以’字下。高翻‘日’作‘曰’。‘有罪以勉’,诸本作‘以免邪’,高翻作‘不免邪’。”
06414

《老子》28_11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是以大制无割’,各本作‘故大制不割’。”
0498

《老子》04_02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深乎’,御注作‘淵似’,河上作‘淵乎似’,王弼作‘淵兮似’。”
0556

《老子》30_04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不以取强’,各本‘不’下有‘敢’字。”
0527

《老子》74_01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民不畏死’,高翻‘民’下有‘情’字。”
034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