严可均

《老子》55_07_校笺_02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知常曰明’,河上作‘日明’,下两句皆然。”
03014

《老子》30_07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果而不得以是,果而勿强’,各本无‘是’字。”水海按:唐玄宗、焦竑、毕沅、蒋锡昌、朱谦之等校勘家皆“是果而勿彊(强)”句读;严可均本句首“是”字,则归上句末,与众珠异。
02911

《老子》37_04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亦將不欲’,王弼作‘夫亦將无欲’。”
06711

《老子》61_06_校笺_02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下句作‘或下而聚’,河上、王弼、高翻作‘而取’。”
03410
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08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純純’,河上、王弼作‘沌沌兮’。”
05612

《老子》25_07_校笺_02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遠曰返’,河上、王弼作‘反’。”
05013
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08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而貴食母’,御注作‘而貴求食於母’。”
0399

《老子》14_12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以語今之有’,各本作‘御’。”
0547
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07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或接’,御注、河上‘接’作‘载’,王弼、梁简文作‘挫’。”
0366

《老子》52_02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又知其子’,河上作‘復知’,王弼、高翻作‘以知’。”
0288

《老子》17_05_校笺_08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由其貴言’,御注‘由’作‘猶’,河上公作‘猶兮’,王弼作‘悠兮’。”
0288

《老子》19_02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絶民’,各本作‘絶仁’。”水海按:景龙本“絶民”之“民”字涉及上下文“民”字而误。
0429

《老子》23_09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无‘樂’字。”
05614

《老子》53_05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服文綵’,御注、高翻作‘彩’。”
0299

《老子》80_06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鷄狗之聲’,御注、高翻作‘鷄犬之音’,王弼作‘鷄犬之聲’。”
05215

《老子》41_01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勤而行之’,御注无‘之’字。”
0465

《老子》65_03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、王弼、高翻作‘故以’。”
0407

《老子》61_08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此两者’,河上、王弼‘此’作‘夫’,高翻无‘此’字。”
05211
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09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作‘我獨怕其未兆’;河上作‘我獨怕兮其未兆’;《释文》作‘廓’,引河上作‘泊’。王氏引邢州本与此同(作‘我魄未兆’)。”
0359

《老子》26_05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輕則失臣’,王弼作‘失本’,《大典》作‘失根’。”
04514

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不日求以得’,河上、王弼‘求’字在‘以’字下。高翻‘日’作‘曰’。‘有罪以勉’,诸本作‘以免邪’,高翻作‘不免邪’。”
06414

《老子》13_11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若可寄天下’,河上作‘乃可以託於天下’;王弼作‘若可託天下’;《大典》作‘乃可以託天下’。”
0588

《老子》29_04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夫物’,各本作‘故物’。”
0396

《老子》54_04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其德有餘’,众本作‘乃餘’;御注作‘其德能有餘’;《韩非子》与此同。”武内义雄曰:“敦、遂二本‘乃’皆作‘能’。”
04711

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12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河上‘乘乘’下有‘兮若’二字。王弼作‘儽儽兮若无所歸’。”
0358

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王弼作‘功遂、身退’,傅奕作‘成名、功遂、身退’,邢州本作‘名成、功遂、身退’。”案:元人刘惟永《道德真经集义》引王本经文作“功成、名遂、身退”,则刘见王本不作“功遂、...
05711

《老子》63_03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各本‘於’下皆有‘其’字。”
03011

《老子》68_02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善用仁者為下’,各本‘仁’作‘人’。御注、王弼作‘為之下’。”
03615
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08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牡常以静勝牝’,各本作‘牝常以静勝牡’。”
02613

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07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枉則正’,傅奕与此同,诸本作‘則直’。”
0539